登贺兰山眺望夏元昊避暑宫在焉平虏城北则汉卫青大将台也

贺兰千队驻征麾,山后山前毳幕移。

列嶂厂天攒剑戟,重关画地守熊罴。

夏王暑殿馀荒址,汉将高台接古陴。

一自三城收戍卒,胡奴无复泣燕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贺兰山下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展现了明末诗人周光镐对边塞风光的独特感悟。首句“贺兰千队驻征麾,山后山前毳幕移”以动态的笔触勾勒出贺兰山下军营的壮观景象,千队士兵驻扎,毳幕随山势移动,展现出边疆军事活动的繁忙与秩序。

接着,“列嶂厂天攒剑戟,重关画地守熊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紧张氛围。连绵的山峰仿佛剑戟直插云霄,重关险隘之地,熊罴象征着守卫的力量,形象地描绘了边防将士坚守岗位、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夏王暑殿馀荒址,汉将高台接古陴”则将视角转向历史,对比夏元昊的避暑宫殿如今只剩废墟,而汉朝大将卫青的高台依然屹立,连接着古老的城墙。这一对比不仅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也暗含着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与敬仰。

最后,“一自三城收戍卒,胡奴无复泣燕支”表达了对边疆局势变化的感慨。三城收复后,边防士兵不再频繁调动,胡人的奴隶也不再哭泣于燕支山,暗示了边疆稳定与和平的到来,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战乱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边疆局势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独特审美和深沉的历史思考。

收录诗词(39)

周光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孚先子。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初授宁波府推官,升南京户部主事,改吏部主事。出任顺庆知府。神宗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擢副使,监军征西南彝,有功。历官建昌参政、临巩按察使,升宁夏巡抚。召为大理寺卿。以老乞休,筑明农草堂,读书其中,从游者多为知名士。卒年八十一。有《明农山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 字:国雍
  • 号:耿西
  • 籍贯:潮阳

相关古诗词

送春

落红飞絮半沾泥,别意年年客里题。

欲唱渭城江雨暮,阳关只在秣陵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阅边报偶成

河阳老将惯登坛,见说天山战垒残。

六郡于今年少在,谁将尺组系呼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祖洲歌为沈令公题兼送上觐

浮空海岛隔尘寰,岛上真人握大还。

夜半天鸡鸣日出,遥闻金佩晓珊珊。

形式: 七言绝句

春思(其一)

芳园草树郁芊绵,雨过千峰紫翠悬。

春事祇今看又半,风光莫惜杖头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