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淮阴有感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来到高处怅然地想起那八公山,那里尽是琪树丹崖我却未能登攀。
不再希冀遇上黄石这样的人物,获得平定天下的本事,仅是希望留住青春永不老。
我这一生所亏欠的只是一死而已,人世间哪里去找可以起死回生的九转还丹啊。
我本是淮南王的旧日鸡犬,叹当年不随着升仙却落在人间。

注释

八公山:在安徽寿县北郊,淮南王刘安的宾客中有苏飞、李尚等八人,号称“八公”,八公山因此得名。
这八公被后人附会为神仙,所以八公山也染上了神秘色彩。
琪树丹崖未可攀:琪本是美玉,琪树、丹崖,这里都是指仙山上的树木山崖,因为八公山有神秘色彩,因而吴伟业可以这么写。
说“未可攀”,是讲自己无缘像八公那样成为神仙。
好将鸿宝驻朱颜:《汉书·刘向传》说淮南王刘安有所谓《枕中鸿宝苑秘书》,讲驱使鬼神和炼制黄金的法术。
驻,停留,留住,“驻朱颜”就是保持青春而不老死。
繇:通“由”。
九还:九还丹,道教徒所说经过九次锻炼的仙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诗人吴伟业的《过淮阴有感》,表达了作者在登高远望淮阴时的感慨。首句“登高怅望八公山”,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遥望历史遗迹八公山,心中充满惆怅和思绪。"琪树丹崖未可攀",借八公山的神话色彩,暗示理想中的仙境难以触及,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接下来两句“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诗人借用道家典故,表达了对得到仙人指点或长生不老之术的渴望,但又深知这不过是美好的幻想。“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进一步揭示了人生的无奈,感叹生命短暂,无法逆转时光。

最后两句“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以淮南王刘安的典故自比,说自己如同他的旧时臣子,即使有仙道之说,也选择留在人间,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执着和对尘世命运的认同。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吴伟业在动荡时代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14)

吴伟业(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鹿樵生、、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 号:梅村
  • 籍贯:灌隐主
  • 生卒年:1609~1672

相关古诗词

怀古兼吊侯朝宗

河洛风尘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追悼

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

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

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

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读史杂感

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

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

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读史杂感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