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年凋县积忧虞,幸脱拘囚气始苏。
已愧渊明辞五斗,尚睎聱叟住三吾。
潜心道义须加进,垂世功名莫浪图。
前日趋荣今敛退,看人高步上天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文人词风的流露。全诗围绕个人经历与心路历程进行深刻表达,情感丰富,意境高远。
"三年凋县积忧虞,幸脱拘囚气始苏。"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官场的坎坷和解脱后的释然。"三年凋县"暗示长时间的沉沦与煎熬,而"积忧虞"则是这种煎熬带来的深重忧虑。幸运的是,诗人终于从这段痛苦中解脱出来,心中的压抑之气得以舒缓。
"已愧渊明辞五斗,尚睎聱叟住三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的自我反省与期许。"渊明"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他的著作《论衡》被誉为"五斗米道",象征着高深的学问和清廉的品格。诗人表达了对自身修养不足的自责,同时也展现出对于未来更高境界的向往。
"潜心道义须加进,垂世功名莫浪图。" 这两句强调了内心深处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对于功名的谨慎态度。诗人主张在内心深处不断推进对道德的理解和实践,同时也警示自己不要轻率地追逐虚名。
"前日趋荣今敛退, 看人高步上天衢。" 最后两句则是对过去与现在态度的反思,以及对于他人的观察。诗人曾经热衷于功名利禄,但如今却选择了退隐,这种转变体现了内心成长和超脱世俗的追求。同时,"看人高步上天衢"则是对他人高洁品行的赞赏,以及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它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成长轨迹,也映射出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人生态度。
不详
一字晦仲。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鸿雁南随暖,玑衡北转杓。
忍贫居自稳,得句兴偏饶。
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
惜无推毂手,寂寞老渔樵。
水落洲争出,天寒日易昏。
倦游来异县,小隐住荒村。
鹤骨缘诗瘦,鸡肤借酒温。
长须烦洒扫,吾欲叩柴门。
见说幽栖地,长年只杜门。
谁知双井后,今有此公存。
钓月操莲叶,批云卧竹根。
静中观物化,画外识乾坤。
传呼稳凭笋舆行,喜见漫山麦浪平。
道上老农皆好语,年来瘦地有新耕。
草深黄犊阳坡暖,雨过青蒲野水生。
桃李阴中春事好,田家鸡犬亦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