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初向坡头下,风霜入鬓毛。

味长濡竹简,焰短沃兰膏。

家与人俱瘦,年随气转高。

朱颜无药驻,窗下勿徒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初次踏上山坡下,寒霜侵袭两鬓白发。
读书滋味深长,竹简浸润着墨香,烛火微弱照亮书页,犹如珍贵的兰膏滋润心田。
家中和人都因贫困而消瘦,岁月流逝,人心却更加坚韧。
青春无法永驻,即使在窗下苦读也无济于事。

注释

初:初次。
坡头:山坡。
风霜:寒冷的天气。
鬓毛:两鬓的头发。
味长:意味深长。
濡:浸湿。
竹简:竹制的书籍。
焰短:烛火微弱。
沃兰膏:比喻珍贵的墨水。
俱瘦:都消瘦。
年:岁月。
气:意志。
转高:增强。
朱颜:红润的面容。
无药驻:无法留住青春。
勿徒劳:不必白费力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秋天的感受和生活状态。"初向坡头下,风霜入鬓毛"表达了秋风凛冽,吹得词人的头发都带上了霜气,显然是对寒冷天气的刻画,同时也可理解为词人年岁渐高,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味长濡竹简,焰短沃兰膏"则写出了词人阅读书籍时的氛围,竹简上渗透了时间的沉淀,而火堆中的焰光却短暂难以维持,这是对知识追求与生命无常的一种隐喻。

"家与人俱瘦,年随气转高"则更加直白地表达了词人的家庭和身边的人都显得疲惫不堪,而岁月带走的是青春与活力。"朱颜无药驻,窗下勿徒劳"是对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感慨,也是在劝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在虚幻中徒耗时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生命体验,展现了词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无常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深沉思考。诗中的意境凄美而又不乏哲理,是一首充满了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端平乙未新元

台历更新德未新,读书未济腹中贫。

屡因快意行来错,却向閒中认得真。

性性不忘千圣旨,惺惺毋欠满腔仁。

荣枯冷暖自消长,但见流行总是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宁庵

寂寂钟鱼冷,松楸蔽杳冥。

云侵晴路湿,衣染晚岚青。

天未生人物,山应销地灵。

何祠香一瓣,遗恨满空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题西楼有感

往事伤心不可论,高情还许小通门。

旋锄荒草追风景,因种残花刬雪痕。

败壁古苔权作主,破窗夜雨暗消魂。

青山不管兴亡事,依旧楼头挹暮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题承庵二首(其二)

神封王爵号优游,众水奔归祠下流。

沃若郊原真可隐,悠然心景自相投。

绵绵野径蟠山腹,瑟瑟枯溪泻石头。

直到法华高处望,天珍未许有心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