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承庵二首(其二)

神封王爵号优游,众水奔归祠下流。

沃若郊原真可隐,悠然心景自相投。

绵绵野径蟠山腹,瑟瑟枯溪泻石头。

直到法华高处望,天珍未许有心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愿望和心境。

"神封王爵号优游"一句,以神话中的仙界为背景,借神封的王爵来比喻诗人超脱世俗的地位和自由自在的心态。"众水奔归祠下流"则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水流汇聚于山中古老的祭坛之下,形象地展现了山谷中的生机与活力。

"沃若郊原真可隐"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山林深处的渴望,"悠然心景自相投"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接下来的两句"绵绵野径蟠山腹,瑟瑟枯溪泻石头"通过对小路和枯溪声音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幽深、秋意浓重的氛围。

最后两句"直到法华高处望,天珍未许有心求"中,诗人登上高处眺望,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或信仰。"法华"可能指的是佛教经典《法华经》,而"天珍"则象征着极为珍贵的东西,但并未明言,这里的"心求"暗含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怀。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题承庵二首(其一)

十年足不到承庵,抚事兴思重怆然。

风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

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

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抱膝庵

一室方方丈,名标抱膝新。

有书宜勘古,无学可留宾。

静坐神明固,清谈滋味真。

传家名刻在,长对草庐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果斋集后

童髽及侍果斋贤,白璧沈埋二十年。

师道倦为莲幕客,诗魂蜚伴雪堂仙。

同游诸老无人在,所幸斯文有子传。

读到徐卿珠玉句,抚膺三叹愧遗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屏岩诗卷

有伟屏岩稿,温淳撷众芳。

波澜虽未阔,骨骼已先张。

尽扫江湖气,且无蔬笋香。

若参诗本旨,却恐费商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