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生日归锦岩先祠次去年韵

老作书鱼钻简篇,伤心长是小春前。

祠开梓里才期月,归对篱花已二年。

昧谷日斜难却返,昆池灰冷不重燃。

生前生后何穷事,泪洒西风罔极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丙子生日归锦岩先祠次去年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首句“老作书鱼钻简篇”,以“书鱼”比喻自己如同在书中遨游的鱼儿,生动地描绘了读书人沉浸于书籍世界的情景。接着,“伤心长是小春前”一句,点明了诗人在小春时节(即农历十一月)常常感到悲伤的情绪,暗示了与亲人离别之痛。

“祠开梓里才期月,归对篱花已二年。”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回到故乡祠堂祭拜先人一个月后,转眼间又过去了两年,时间的流逝让诗人不禁感叹。通过“梓里”(家乡)和“篱花”(篱笆旁的花),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昧谷日斜难却返,昆池灰冷不重燃。”这里运用了“昧谷”(昏暗的山谷)和“昆池”(古代传说中的大湖)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法挽回的遗憾。日落之后,返回故乡的路途变得艰难,而曾经的辉煌如昆池之灰,一旦冷却便不再复燃,象征着生命的不可逆性。

最后,“生前生后何穷事,泪洒西风罔极天。”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前身后事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离世后无尽思念的倾诉。泪水在西风中飘洒,仿佛是对天际无尽的哀悼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冬夜同川南王使君舟泊樵溪骤雨有雷

数载篇章唱和同,将分仍得共游踪。

雷鸣南海初冬夜,月落西樵七十峰。

乍泊且尝他国酒,不眠遥听隔山钟。

芒鞋未怯青泥滑,树杪应添瀑百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寻碧玉洞瀑布同王川南作

昔余寓西樵,兹泉最心赏。

及乎匡庐游,三叠差争长。

各在岭一隅,无由较修广。

夜来歇孤棹,不寐心养养。

肩舆历翠微,旧路多榛莽。

谷深无耕樵,厓欹隔轮鞅。

偪侧不可立,况乃通来往。

旁睨已战兢,下视殊惚恍。

未见瀑布飞,先闻风雨响。

安得趫捷躯,猿猱同下上。

从行数童子,体轻时用罔。

奋身独先下,绝叫咸鼓掌。

使君益兴发,手卓青藤杖。

挟扶有力士,羽翼兼兵仗。

驾肩或并腾,驻足不容两。

更番叠送迎,老脚亦能强。

遂造磐石颠,列坐首皆仰。

白练明高空,银河垂晃朗。

峭壁立如墉,激流更奔放。

横敷半百尺,直下七十丈。

轻风吹馀沫,散作仙翎氅。

云轻玉龙池,珠泻天人帑。

耳目为一新,神形顿萧爽。

维时初冬候,雨潦收田瀼。

壮观虽未殊,浩涆仍非曩。

威凤见一毛,或可得其仿。

慨此万古流,不息同天壤。

谁能探其源,悠然发遐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西樵道中三首(其一)

山半云生石作根,古墙薜荔自为村。

儿童处处皆开塾,流水家家总到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西樵道中三首(其二)

翳门关路上崚嶒,半坐蓝舆半自登。

老脚尚堪鞭策在,来时忘却日南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