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南园八子(其八)僧智海无心无相,善论逍遥,有杯渡之风,禅藻独多

霜落菩提树,月孤诃子林。

老僧云既灭,栖云浮以沉。

戒律断荤酒,随缘不染心。

禅悦超文字,解悟或长吟。

一往问祖意,曹溪岁月深。

依依本师侧,寂寂匡庐岑。

玄言镌诗卷,诵法叶鸣琴。

远公莲社约,倡和仙城南。

踰耋形如鹤,卿相存所钦。

一旦粤会陷,四大从相侵。

阎浮劫灰尽,王园不可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智海的生活与修行状态,充满了禅宗的意境与哲思。

首句“霜落菩提树,月孤诃子林”描绘了清冷的夜晚,菩提树上覆盖着霜,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诃子林中也显得格外静谧。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预示着僧人的生活状态。

“老僧云既灭,栖云浮以沉”进一步描述了僧人生活的宁静与超然。云雾消散,僧人仿佛在云中飘浮,又似在水中沉潜,象征着他的心灵达到了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戒律断荤酒,随缘不染心”表明僧人严格遵守戒律,远离世俗的诱惑,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他遵循自然规律,随缘而行,不被外界事物所束缚。

“禅悦超文字,解悟或长吟”揭示了僧人通过禅修获得的内心喜悦,这种喜悦超越了语言文字的表达,只能通过内心的感悟来体会。他时而长吟,或许是在抒发对禅理的领悟。

“一往问祖意,曹溪岁月深”提到僧人追寻禅宗的根源,追溯到曹溪这一禅宗圣地,暗示了他对禅宗传统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依依本师侧,寂寂匡庐岑”表达了僧人对师父的依恋以及对庐山(佛教圣地之一)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

“玄言镌诗卷,诵法叶鸣琴”描绘了僧人在诗卷上记录深奥的教义,在琴声中诵读佛法,展现了他将修行与艺术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远公莲社约,倡和仙城南”提到了东晋高僧慧远和尚的莲社,以及与仙城南的唱和,象征着僧人与历史上的高僧有着精神上的联系,共同追求佛法的真谛。

“踰耋形如鹤,卿相存所钦”形容僧人年事已高,但依然身形优雅,如同仙鹤,受到人们的尊敬与钦佩。

“一旦粤会陷,四大从相侵”暗示了僧人最终面对生死,四大(地、水、火、风)之力侵袭,预示着生命的终结。

“阎浮劫灰尽,王园不可寻”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终将消逝的感慨,暗示了僧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佛法真理的坚定信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智海生活与修行的描绘,展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修行方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超脱与智慧的气息。

收录诗词(69)

欧主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粤大饥

濯濯山上木,重重甑上尘。

不虞垂暮节,见此大灾辰。

岭海久縻烂,今疚更酸辛。

肥遗谬云龙,饥兆天下沦。

天刺神不富,曷丧号如焚。

周周与蛩蛩,异俗各相因。

胡乃同血气,秦越视所亲。

救荒罕长策,望雨先作云。

乞物思裴令,捐益欲周贫。

庶几有秋获,比闾庆食新。

形式: 古风

送区启图入都

君不见宣王北伐振周室,自将王旅命师律。

卿士虎臣佐中兴,文兼武事惟尹吉。

又不见邺侯谒帝灵武时,衣袍紫白动相随。

收复两京有长策,天下无寇早为期。

我皇圣武雒阳起,缵绪金陵咏丰芑。

愿得熊罴不二心,言驾六飞西北指。

君家簪笏旧盈门,君为二邑利盘根。

欲成国史传先业,欲请长缨灭祲氛。

据鞍矍铄谁为右,报国世恩恩复厚。

击楫中流先着鞭,誓吉同仇吾敢后。

形式: 古风

永历二年九月十五日

东西巡驻跸,南北直收京。

盛气灵洲见,秋花锦石明。

因风荷艾客,望月凤凰城。

谁问升沉理,平分天际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得黄女倩阳春书却寄

戎马满天地,离居日月忧。

清谭思卫乐,曲径少羊裘。

雁字怀难寄,鸰原恨故留。

江村重就宿,典籍任冥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