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生计虽随分,年来迥不同。
穷通槐国梦,得失楚人弓。
世事埋云月,人情过耳风。
但教强健在,佳况自无穷。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三用韵(其九)》,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内心的坚韧与乐观。下面我们详细鉴赏这首诗。
首句“生计虽随分,年来迥不同。”“生计”指的是人的生活和谋生的方式,“随分”意味着顺应命运的安排,“年来迥不同”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境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对个人命运多变的感受。
接下来的“穷通槐国梦,得失楚人弓。”“槐国梦”和“楚人弓”都是历史典故,前者出自《左传》,讲述了一个关于槐国君主的梦境,后者则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里有个楚国射手以弓箭试人。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过去荣辱得失的回顾和思考。
“世事埋云月,人情过耳风。”这里,“世事”指的是世间的一切变迁与沧桑,“埋云月”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事情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人情”指的是人们的情感和态度,“过耳风”则是比喻人们对往事漠视,像耳边吹过的风一样。
最后两句,“但教强健在,佳况自无穷。”诗人表达了只要保持内心的坚韧不拔,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乐观和希望,这种良好的情绪是不会有尽头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变迁时的智慧与坚持。
不详
陡觉秋萧索,林端叶渐稀。
菊残堪作枕,荷老不成衣。
著句愁诗俗,持螯喜蟹肥。
晚来风色紧,吹起荻花飞。
不作皱眉事,何烦古押衙。
且尝桑落酒,更瀹雨前茶。
风锐霜初结,天寒日易斜。
莫言秋色老,犹自有黄花。
性野耽幽隐,茅茨一二间。
身侔黄鹤瘦,心与白云閒。
囊里诗无俗,毫端画有山。
忽惊时节换,塞雁又南还。
夜凉清似水,凄切只蛩吟。
唤起离人思,催残懒妇心。
敲梧风淅淅,筛竹月沈沈。
颢气微茫里,依稀见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