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韵(其八)

陡觉秋萧索,林端叶渐稀。

菊残堪作枕,荷老不成衣。

著句愁诗俗,持螯喜蟹肥。

晚来风色紧,吹起荻花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突然感到秋天的萧瑟,树林边的叶子渐渐稀疏。
菊花凋零可以用来做枕头,莲蓬老去已无法再做衣服。
写诗时担心过于平凡,拿起螃蟹却因它们肥美而欢喜。
傍晚风势加强,吹得芦苇花四处飞舞。

注释

陡觉:突然感觉到。
秋:秋天。
萧索:凄凉、冷清。
林端:树林边缘。
叶渐稀:叶子逐渐减少。
菊残:菊花凋谢。
堪:可以。
作枕:做枕头。
荷老:莲蓬老去。
不成衣:不能做衣服。
著句:写诗。
愁诗俗:担心诗作流于俗套。
持螯:拿着蟹钳。
喜蟹肥:喜欢螃蟹肥美。
晚来:傍晚时分。
风色紧:风力增强。
吹起:吹动。
荻花:芦苇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情感。首句“陡觉秋萧索”直接切入主题,传达出秋天来临的突然和萧瑟的气氛。“林端叶渐稀”则通过对树叶稀少的描绘,增强了秋意。

接下来的“菊残堪作枕,荷老不成衣”用菊花和荷叶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菊花虽残,但仍可作为枕头,寓意着即便是过时之物,也还有其价值;而荷叶则因老化无法制成衣裳,体现出事物的凋零和无常。

“著句愁诗俗”一句,透露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中难以超越平庸的忧虑。而“持螯喜蟹肥”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美之情,螯(小型的螃蟹)和蟹(蟹科昆虫)的肥壮成长,对比出诗人内心的不易满足。

末尾两句“晚来风色紧,吹起荻花飞”描绘了秋风渐紧,荻花随风飘舞的情景。这里的“风色紧”形容秋风的凛冽和紧迫,而“荻花飞”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抵抗的写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事物无常以及个人的创作困境等多重情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秋思之作。

收录诗词(455)

杨公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用韵(其七)

不作皱眉事,何烦古押衙。

且尝桑落酒,更瀹雨前茶。

风锐霜初结,天寒日易斜。

莫言秋色老,犹自有黄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三用韵(其六)

性野耽幽隐,茅茨一二间。

身侔黄鹤瘦,心与白云閒。

囊里诗无俗,毫端画有山。

忽惊时节换,塞雁又南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三用韵(其五)

夜凉清似水,凄切只蛩吟。

唤起离人思,催残懒妇心。

敲梧风淅淅,筛竹月沈沈。

颢气微茫里,依稀见远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三用韵(其四)

人生期满百,有兴且追游。

白发来非约,青春去莫留。

兔乌双转毂,今古一凭楼。

莫问穷通事,从今付分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