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琏

释从白云来,衣上白云湿。

借问来何勤,道师碑未立。

文言予岂能,孝节尔谁及。

却返旧山中,猿啼暮风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鉴赏

这首诗《送僧琏》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僧侣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哲理。

首句“释从白云来”,开篇即以“释”字点明僧侣的身份,接着以“白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僧人仿佛是从云中而来,衣裳沾染着白云的湿润,既表现了僧人的清高与超然,也暗示了其修行的纯净与深邃。

“借问来何勤,道师碑未立。”这两句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僧侣修行之勤勉的赞叹。僧人之所以如此勤勉,是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使命——为道师立碑,这不仅体现了僧侣对于道义的追求,也暗含了对传承与弘扬佛法的重视。

接下来,“文言予岂能,孝节尔谁及。”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自谦自己无法达到僧侣的境界,无论是文采还是孝顺节俭的品德,都难以与僧侣相比。这种谦逊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僧侣高尚品质的敬仰与向往。

最后,“却返旧山中,猿啼暮风急。”诗人想象僧侣返回山中的情景,山中猿猴的啼声与傍晚急促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这一场景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暗示了僧侣归隐山林、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侣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修行、慈悲、自然与超脱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送吴景山宫教供职

先生辞太学,得邑治阳羡。

仁义稍施设,浇浮遂丕变。

讼庭寂无事,案几闲笔砚。

青山落樽酒,白鸟聚畦甸。

长桥跨空碧,溪光拖晴练。

追随斩蛟处,想象昔人见。

高吟壮魂魄,老句掣惊电。

休焉聊自放,性理还吾善。

忽闻新天子,下诏罗俊彦。

教由宗族先,六经咨讲辨。

先生应诏起,肝胆露万卷。

制度惟日新,渐磨岂闻倦。

长苗忌速揠,良金务多鍊。

杳杳青云衢,阔步从兹践。

朝登诸王府,暮侍金銮殿。

勿兴山水思,固有夔卨愿。

寄声阳羡人,棠阴有馀恋。

形式: 古风

送周泳主簿

东风不肯住,发尽梅花白。

又着柳梢黄,摇摇向行客。

客行无时休,何以销客忧。

今古一樽酒,酩酊江上楼。

黄鹄飞青云,误随秋雁群。

网罗千万里,泾渭欲谁分。

诗思阳春发,平湖望明月。

若遇北归人,芳音无我绝。

形式: 古风

送钱公瑾长官

群山凌皓雪,修途无点尘。

寒梅数枝发,持送北归人。

人归向瑶阙,头角屈以伸。

十年困尘滓,一旦乘风云。

大用多晚年,请看钓渭滨。

又如四公子,长揖取名勋。

其馀琐细辈,为君何足陈。

我忝交君印,俯颜愧斯民。

疲驽追逸骥,浇漓杂醲醇。

物理有屯泰,贤愚固难伦。

感君重然诺,西郊待归轮。

非君肯卑屈,谁复许相亲。

形式: 古风

送陶秀才二首(其一)

我爱陶渊明,隐不群异学。

今朝识其孙,璨璨真玉璞。

森然家风在,辩说倾电雹。

江头偶逢我,笑我何龊龊。

恨不从君去,高飞同饮啄。

顾此翅翎短,岂能超五岳。

我止愁复愁,君行乐其乐。

形式: 古风 押[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