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空阶上坐至二更时分的情景,周围环境寂静,只有自己一人。通过“何曾倒屣迎佳客,懒更寻诗过草亭”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泊。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国家大事,“海外争先谁禦寇,城头分守夜徵兵”,表达了对抵御外敌、守卫边疆的英雄们的敬仰。最后,“河山僇力应豪士,云物何须碍月明”两句,以豪迈之气收尾,强调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应当团结一致,不被外界事物所困扰,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国家、民族大义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