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南还作(其一)

自出皇都门,渌水明可掬。

高风抟羊角,飞沙旋雾縠。

乘快得顺流,溯行又转辘。

长河亘千里,回溪每九曲。

时序值暮春,光景信明淑。

市邑临水折,岸柳新雨沐。

欲问北州故,但以南期促。

同行近百艘,晨夕相追逐。

挂席雁翅接,转棹鱼尾续。

长闻夜集喧,又见风排簇。

所遇皆南金,胡为弃荆玉?

非有弹冠庆,相呼入山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京城出发,沿河而下,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开篇“自出皇都门,渌水明可掬”以清新之笔勾勒出离京时的清澈河水,仿佛伸手可触。接着“高风抟羊角,飞沙旋雾縠”则通过风起沙动的场景,展现了旅途中的动态之美。

“长河亘千里,回溪每九曲”描绘了河流的蜿蜒曲折,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春日的光景“信明淑”,市镇与岸边的柳树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生机勃勃,“临水折”、“新雨沐”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欲问北州故,但以南期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期待,同时也反映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同行近百艘,晨夕相追逐”描绘了舟船如织的场景,体现了旅途的热闹与繁忙。

“挂席雁翅接,转棹鱼尾续”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并排行驶的壮观景象,而“长闻夜集喧,又见风排簇”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热闹与风的威力。

最后,“所遇皆南金,胡为弃荆玉?”表达了诗人对南方财富的赞叹,同时也提出了对某些价值取向的疑问。“非有弹冠庆,相呼入山麓”则暗示了诗人可能对繁华与物质的反思,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0)

归有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字:熙甫
  • 籍贯:江苏昆山
  • 生卒年:1506~1571

相关古诗词

登济城望城武

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

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

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

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

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

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

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

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

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

形式: 古风

隆庆己巳赴京寓城西报国寺赠宇上人

慈宫崇象教,搆此绝华炫。

深岩閟香火,危峻瞰郊甸。

郁郁虬松枝,低压绕广殿。

当年帝舅亲,削发住兹院。

说经老龙听,出手五狮现。

曾闻长老言,天雨曼陀遍。

吾识宇上人,头陀今突弁。

脩容冥法相,妙悟在论赞。

导我画廊行,指示西方变。

晨起供清茗,时共禅悦饭。

我老欲归去,世事今已倦。

当结尘外缘,山中傥相见。

形式: 古风

邢州叙述三首(其一)

壮岁成濩落,末路藉先容。

所恨贱姓名,蚤闻在诸公。

既奉大廷对,观政于司空。

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

道穷孔、孟奥,文推迁、固工。

说诗慕匡鼎,草玄拟杨雄。

通达如贾谊,俊少踰终童。

守高称汲直,曲学陋孙弘。

自以支离疏,攘臂于其中。

一朝除书下,沦落故鄣东。

黾勉为禄养,折腰愧微躬。

形式: 古风

邢州叙述三首(其二)

鄣东馀二载,恪遵圣人经。

雅志存教化,除娆去烦刑。

门阑弛走卒,千人皆造庭。

分遣每日旰,庭中无一人。

沉冤出殊死,无盖尽群生。

时有纵囚归,皆言赋役平。

引纳壮健儿,誓之以丹青。

萑苻多宿盗,擒斩为一清。

馀粮栖陇亩,绝无犬吠惊。

维以哀茕独,不能畏高明。

睚眦生怨恚,憯甚镆铘兵。

风雨日飘摇,拮据徒辛勤。

涕泣西河守,古道竟无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