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愖所作,名为《赠天童诗僧让公》。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天童寺僧人的敬仰之情。首句“自闻方外说天童”,开篇即点出对天童寺的向往与了解,流露出对神秘佛门世界的憧憬。接着“梦绕青山廿里松”一句,运用梦境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天童寺所在山林美景的想象与向往。
“珍重能诗老支遁,寻常结社胜炉峰”两句,通过对比古代高僧支遁与天童寺僧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天童寺僧人智慧与修行的赞美。支遁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高僧和文学家,而“炉峰”则可能是指另一处佛教圣地,此处通过比较,突出了天童寺僧人的独特之处。
“传书度海朝凭鹤,击钵临江夜扰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天童寺僧人的修行生活,通过“传书度海”、“击钵临江”的场景,展现了他们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这里不仅体现了僧人的修行境界,也暗示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与影响。
最后,“今日东风花县里,解衣留偈得从容”两句,将场景转换到现实,描述了在春风吹拂的花县里,诗人与天童寺僧人相遇的情景。诗人解衣留偈,表示了对僧人智慧与修为的钦佩,同时也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交流的从容不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童寺僧人生活的描绘,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对僧人智慧、修行境界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