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童诗僧让公

自闻方外说天童,梦绕青山廿里松。

珍重能诗老支遁,寻常结社胜炉峰。

传书度海朝凭鹤,击钵临江夜扰龙。

今日东风花县里,解衣留偈得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愖所作,名为《赠天童诗僧让公》。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天童寺僧人的敬仰之情。首句“自闻方外说天童”,开篇即点出对天童寺的向往与了解,流露出对神秘佛门世界的憧憬。接着“梦绕青山廿里松”一句,运用梦境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天童寺所在山林美景的想象与向往。

“珍重能诗老支遁,寻常结社胜炉峰”两句,通过对比古代高僧支遁与天童寺僧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天童寺僧人智慧与修行的赞美。支遁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高僧和文学家,而“炉峰”则可能是指另一处佛教圣地,此处通过比较,突出了天童寺僧人的独特之处。

“传书度海朝凭鹤,击钵临江夜扰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天童寺僧人的修行生活,通过“传书度海”、“击钵临江”的场景,展现了他们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这里不仅体现了僧人的修行境界,也暗示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与影响。

最后,“今日东风花县里,解衣留偈得从容”两句,将场景转换到现实,描述了在春风吹拂的花县里,诗人与天童寺僧人相遇的情景。诗人解衣留偈,表示了对僧人智慧与修为的钦佩,同时也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交流的从容不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童寺僧人生活的描绘,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对僧人智慧、修行境界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仰。

收录诗词(13)

张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病中

共言人事能催老,一病催人老亦成。

已信百年如转烛,肯教方寸若悬旌。

青灯夜雨头新白,黄菊秋风眼暂明。

寂寂草堂谁慰遣,坐看山鸟下阶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东皋诗

川泽冲融土厚浑,几家耕织共晨昏。

地连源上桃花水,门对城南栎树村。

暇日引儿歌百谷,良时留客宴朋尊。

分明古舍田园兴,安得陶公与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清明日感怀

自入春来不肯晴,几番风雨逼清明。

病馀蓬巷又花落,人静茆堂惟燕声。

川路久无舟可涉,石田方叹犊难耕。

松楸望望何时埽,满眼新烟空泪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梁士平江北见寄

先生碧眼惯看天,最爱江湖景豁然。

佳句远寻流水外,短筇閒拄白鸥边。

夕阳茅屋谁沽酒,明月芦花好放船。

二十年前旧游路,因君怅望立寒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