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翻译

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
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

注释

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
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从:听随,听任。
向:到。
檐牙:屋檐上翘起如牙的建筑物。
鬓边斜:斜插在两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蒋捷的《霜天晓角》,描绘了一幅窗前折花的画面。"人影窗纱"四字,以朦胧的意境勾勒出清晨或傍晚时分,有人在窗前活动的场景,人影在窗纱上若隐若现,显得静谧而神秘。"是谁来折花"一句,引发读者对折花人的想象,可能是闺中女子,也可能是游子思妇。

"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进一步表达了折花人的孤独和无处寄托的情感,花被折下,不知会被送往何方,暗示了离别或思念之情。"檐牙。枝最佳"描绘了花枝在屋檐下最为繁盛,折花者选择最好的枝头,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折时高折些"提醒折花人要稍微高一些折取,可能是在暗示折花人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破坏花的美好,也暗含了对折花者的温柔劝告。最后两句"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则是对折花者的直接叮嘱,希望她将花插在自己的鬓发旁,既是对花的怜爱,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折花这一日常细节,寓言了人生的离别与相思,情感细腻,富有画面感。

收录诗词(95)

蒋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 字:胜欲
  • 号:竹山
  • 籍贯: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
  • 生卒年:约1245~1305后

相关古诗词

薝卜花

清净法身如雪莹,肯来林下见孤芳。

树花六月无炎暑,省爇铜匜几炷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引蔓閒花欲透云,托身下倚老松身。

形式: 押[真]韵

寒食

不暖不寒寒食天,小桥杨柳未飞绵。

三分春色一分在,十日晴无两日全。

桐角唤回前嶂晓,子规啼破隔江烟。

麻裙素髻谁家女,哭向墦间送纸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又成五言律诗三首(其三)

客有林泉趣,寻幽剪薜萝。

半山无石碍,此境得春多。

隔岸桃花坞,临溪竹箭波。

兹应是仙隐,鹤驭几时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