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成五言律诗三首(其三)

客有林泉趣,寻幽剪薜萝。

半山无石碍,此境得春多。

隔岸桃花坞,临溪竹箭波。

兹应是仙隐,鹤驭几时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有一位喜好山林情趣的客人,寻找幽静的地方修剪薜荔和萝藤。
半山腰没有石头阻挡,这里春天的气息特别浓厚。
对岸是桃花盛开的坞地,溪边则是翠竹摇曳的波光。
这地方应该隐居着仙人,何时能见到仙鹤驾驭祥云经过呢?

注释

客:指代那位喜好山林的访客。
林泉趣:对自然山水的爱好和追求。
薜萝:野生的藤蔓植物,象征隐逸的生活。
石碍:石头阻碍,形容环境清幽少干扰。
此境:此处的环境。
桃花坞:桃花盛开的地方,常用来比喻美丽的田园风光。
竹箭波:形容溪水清澈,竹影婆娑。
仙隐:隐居的仙人。
鹤驭:乘鹤而行,象征仙人的出行方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客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客有林泉趣"开篇点出客人对宁静山林生活的喜好,"寻幽剪薜萝"则写出他主动探索幽深环境,攀折藤蔓的动作,显示出对清静隐逸的追求。

"半山无石碍"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平缓和通透,没有阻碍视线的石头,让春天的气息更加浓郁。"此境得春多"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的赞赏,认为此处春天格外长久。

"隔岸桃花坞,临溪竹箭波"通过桃花盛开的岸畔和溪流边挺立的翠竹,展现了画面的生动与色彩,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最后两句"兹应是仙隐,鹤驭几时过"将整个场景提升到神话般的境界,暗示这可能是仙人隐居之地,期待着仙鹤降临的神秘时刻。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禅意,体现了宋代理想化的山水诗风。

收录诗词(4)

蒋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成五言律诗三首(其二)

地胜难湮没,规为假手通。

凿开千古意,倾出一壶空。

煦比鲛人室,寒消朔吹风。

从今县图上,此景浩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又成五言律诗三首(其一)

陵谷有时变,兹岩不可湮。

神仙三岛景,天地一炉春。

鼓动龙蛇蛰,疏通草木新。

寒亭几百载,今始得良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暖谷诗

县南山水秀且清,天地坯冶陶精英。

有唐刺史昔行县,访寻洞穴为寒亭。

屈指于今几百祀,磨崖字字何纵横。

相随栈道倚空险,来者无不毛骨惊。

我此三载迷簿领,有时一到□馀情。

娱宾烹茗遽回首,孰知亭侧藏岩扃。

成纪同僚到官始,居然心匠多经营。

乃知物理会有数,繄天通塞因人成。

鸠工畚筑忽累日,旷然疏达开光明。

初疑二帝凿混沌,虚空之□罗日星。

又若巨灵擘华岳,溪谷之响轰雷霆。

大岩既辟小岩出,壶中之景真其□。

洞门春风刮人面,其中安若温如蒸。

累垂石乳似刻削,周环峭壁无攲倾。

旧梯既去小人险,新径之易君子平。

临流又广□方丈,叠石缔宇为轩楹。

于嗟土石□□□,无情一旦建时荣。

方今出震□大器,鼎新基搆清寰瀛。

我愿天下无冻馁,有如此穴安生灵。

不烦吹律而后暖,千古宜以此为名。

形式: 古风

登雄州北门楼

壮士未酬志,乘秋感慨多。

幽燕新种落,唐汉旧关河。

塞月沉青冢,边声入暮河。

如何得万骑,玉垒夜经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