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遥望南岩百尺岗,青山叠叠树苍苍。
题诗壁上云生石,入定岩前石作房。
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浆。
鹅湖此去无多路,肯借山间结草堂。
这首《咏一滴泉》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通过对南岩百尺岗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自然氛围。诗中以“遥望”开篇,引出对南岩百尺岗的远眺之景,青山层层叠叠,树木郁郁葱葱,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岩壁与岩石,描述了题诗于壁上的云雾缭绕,以及入定岩前岩石仿佛化为禅房的情景,赋予自然景观以超凡脱俗的意境。通过“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浆”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奇观与神秘力量相结合,暗示着自然界的奥秘与生命力。
最后,诗人以“鹅湖此去无多路,肯借山间结草堂”收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希望能在山间建造草堂,与自然和谐共处,过上远离尘嚣的生活。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也体现了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哲学的思考。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非弃清明乐隐居,特因景范面鸳湖。
观澜兴罢春风软,濯足歌残夜月孤。
照貌不须临玉镜,洗心常得近冰壶。
几回鱼跃鸢飞际,识破中庸率性图。
秋日□秋禾黍边,农家富贵自丰年。
一箪鸡黍一瓢饮,谁羡王侯食万钱。
路逢个老翁,自负柴一束。
乌巾插在腰,背手牵黄犊。
借问何处居,指点破茅屋。
午鸡啼短墙,麦饭方炊熟。
气体苍然故曰天,其中有理是为乾。
浑然气理流行际,万物同根此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