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实之

欲去还留每自怜,竟为吾子著先鞭。

孤忠尽见万言疏,十口同登一叶船。

屈法相全烦圣主,上书俱贬愧前贤。

南归定过西山下,细把行藏告墓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想要离开又留恋不已,自己都感到哀怜,竟然为了你走在前面开路。
忠诚之心在万言奏疏中显露无遗,全家十口挤在一叶小舟上共度难关。
委屈法则来保全忠诚,让圣明的君主操心,上书直言使我们羞愧于前贤的美德。
回归南方时,我必定会经过西山脚下,那时我会详细地向墓地诉说我的行迹和隐秘之事。

注释

自怜:哀怜自己。
吾子:指对方,可能是尊敬或亲密的人。
万言疏:长篇奏疏,表达忠诚的文书。
一叶船:比喻极其艰难的处境。
屈法:委屈法律。
圣主:对君主的尊称,指贤明的统治者。
细把行藏:详细叙述自己的经历和隐秘。
墓阡:墓地边的小路,代指坟墓。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于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其忠诚品质的赞赏。开篇“欲去还留每自怜”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竟为吾子著先鞭"则是说朋友在临行前还不忘提醒自己要坚守正道,这里的“吾子”可能是对朋友的一种尊称,表明诗人对其品格的敬重。

接着,“孤忠尽见万言疏”进一步强调了朋友的忠诚,这里的“孤忠”指的是朋友坚守的忠诚信念,而“万言疏”则形容朋友所写下的一份份奏章或书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与建议。

"十口同登一叶船"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描绘朋友们团结一心、共同前行的情景,这里“十口”指的是朋友间的相互扶持,“一叶船”则象征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中间两句“屈法相全烦圣主, 上书俱贬愧前贤”,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在政治、法律方面的全才与勤勉态度的赞美。"屈法"意味着对律法的深入理解和遵循,而“相全”则是说朋友能够全面地处理各种事务,"烦圣主"则可能指朋友为国家和君王分忧,"上书俱贬愧前贤"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达到朋友那样高尚品德的自谦之情。

尾句“南归定过西山下,细把行藏告墓阡”则是对朋友未来路途上的美好祝愿。这里“南归”可能指朋友即将返回南方故乡,“定过西山下”则预示着一段旅行的开始,而“细把行藏告墓阡”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不仅要关心现世,更应虑及身后名节,留给后人的美好形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王实之这位朋友的一种深情寄托和高度评价。通过诗中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刘克庄不仅展现了友谊的深厚,也反映出了古代士人对于忠诚、正直品格的崇尚。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王实之赴长沙幕

贾傅遗踪在,君于此泛莲。

不应卑湿地,犹著广寒仙。

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

衡山余所管,拟结草鞋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王南海二首(其二)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蔿歌。

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王南海二首(其一)

昔作翘材客,曾谈执友贤。

虽无金屋贮,赖有归巢迁。

此老飞仙去,斯文付嫡传。

病翁犹未聩,要听武城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王梅州二首(其二)

祸始自三枪,菑犹被一方。

帝将安渤海,君肯薄淮阳。

老手何忧斲,新眉尚费妆。

汉庭褒郡最,蚤晚入为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