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洋洋盈耳间,一派水潺潺。

意不随声尽,心应与物闲。

宿云穿窦出,飞鸟御风还。

却喜无人识,支颐看远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听琴》由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描绘了诗人沉浸于琴声之中的宁静心境。首句“洋洋盈耳间,一派水潺潺”以流水潺潺的自然景象为喻,引出琴声的美妙与悠扬,仿佛那琴音在耳边回荡,如同清泉流淌,给人以心灵的洗涤。

接着,“意不随声尽,心应与物闲”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与琴声的共鸣,琴声虽止,但余音绕梁,其意境却在心中久久回响,心灵因此而得到宁静与自由,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心境。

“宿云穿窦出,飞鸟御风还”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进一步渲染这种超然的境界。宿云从山洞中穿出,象征着隐逸与自由;飞鸟乘风而归,寓意着心灵的回归与和谐。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却喜无人识,支颐看远山”则表达了诗人独享这份宁静与美的喜悦。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诗人独自欣赏着远处的山景,这份孤独中的满足与自在,正是他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音乐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渴望。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寄友人

御街暂分手,相忆两相望。

生意随春动,新诗入梦香。

九天饶雨露,一水贯苏杭。

地控衣冠会,声名日日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就泛省留别

歌声送晚酒匆匆,颇快青霄志已通。

灯火几年成旧业,文章今日试新功。

九天宫阙春城晓,万国轮蹄辇路风。

每念苍生受辛苦,愿为霖雨白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夏驾湖晚步怀古

岂独吴王事可怜,人生回首总凄然。

空嗟落日犹如梦,不记东风几换年。

宝驾迹消前古地,菱歌声断晚凉船。

如今城郭都迁变,茅屋荒颓草积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睡觉有怀寄王梅坞垓

向年治乱屡兴怀,此日清闲独把杯。

千古英雄人不见,一楼风雨梦初回。

空中变化观龙见,世上凄凉误凤来。

须入山林了生死,莫将心迹付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