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其八十二)

死王羡活鼠,宁及寻常人。

得官何须喜,失职何须忧。

不可将财觅,不可智力求。

傥来可匮突,□去不可留。

任来还任去,智命何须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通过对比“死王”与“活鼠”,以及对得官与失职的态度,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强调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反对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

首先,“死王羡活鼠,宁及寻常人。”这句话以“死王”羡慕“活鼠”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的认可和向往。这里“死王”象征着失去权力或地位的贵族,而“活鼠”则代表了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小动物,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对简单、自由生活的推崇。

接着,“得官何须喜,失职何须忧。”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对官位得失的淡泊态度。得到官职不必过于欣喜,因为这可能带来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失去官职也不必过于忧虑,因为生活中还有其他值得追求的事物。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物质成就的相对主义态度,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应完全寄托于外在的成就上。

“不可将财觅,不可智力求。”这两句强调了对财富和智慧的理性看待。诗人告诫人们不应过度追求财富和智力的提升,因为这些都不是永恒的,且可能会带来烦恼和困扰。

“傥来可匮突,□去不可留。”这句话中的“□”可能是字迹模糊或缺失的部分,但整体意思可能是说,偶然获得的东西可以满足一时之需,但不能长久依赖。这反映了对事物短暂性和变化性的认识。

最后,“任来还任去,智命何须愁。”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无论是好是坏,都应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因为智慧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得失,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鼓励人们超越物质追求,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八十三)

索须得好妇,自到更须求。

面似三拳作,心知一代休。

遮莫你崔卢,遮莫你郑刘。

若无主物子,谁家死骨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并序(其八十四)

思量小家妇,贫奇恶行迹。

酒肉独自抽,糟糠遣他吃。

生活九牛挽,唱叫百夫敌。

自著紫臭翁,馀人赤羖䍽。

索得屈乌爵,家风不禁益。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八十五)

谗臣乱人国,姡妇破人家。

客到双眉肿,夫来两手㧝。

丑皮不忧敌,面面却憎花。

亲姻共欢乐,夫妇作荣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诗并序(其八十六)

前身有何罪,色得涅盘荼。

天下恶风俗,临丧命独车。

男婚不香粉,女嫁著钗花。

尸枥阴地卧,知堵是谁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