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名为《诗并序》之八十六。王梵志以通俗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社会现象与人生哲理,此诗亦不例外。
诗中开篇“前身有何罪,色得涅盘荼”,以疑问句式提出问题,似乎在探讨前生与今生的关系,以及因果报应的观念。接着“天下恶风俗,临丧命独车”两句,指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尤其是丧葬习俗中的问题,强调了个人生命在面对死亡时的孤独与无助。
“男婚不香粉,女嫁著钗花”描绘了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同表现,男性的“不香粉”可能暗指他们对婚姻态度的淡然或不注重外表,而女性则通过“著钗花”来装饰自己,暗示了性别角色和社会期待的不同。这种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在婚姻和生活中的不同要求和期望。
最后,“尸枥阴地卧,知堵是谁家”将话题转向死亡,描述了尸体被放置在阴冷之地的情景,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考。整个诗句以哀伤的笔调,探讨了生死、道德、风俗等深刻主题,体现了王梵志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