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杂兴十首(其六)

我亦西郊有草堂,绿阴门巷麦风凉。

缲车索索鸣中廇,烟火依依接近疆。

溪女缬裙提瓮汲,邻翁挟俎隔田穰。

熙熙实有先民乐,不比桃源事渺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董纪在西郊草堂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草堂周围自然环境的清新与生机,以及乡村生活的淳朴与温馨。

首句“我亦西郊有草堂”,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对草堂生活的向往与自得之情。接着,“绿阴门巷麦风凉”一句,以绿树成荫的门巷和微风吹过麦田带来的清凉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氛围。随后,“缲车索索鸣中廻,烟火依依接近疆”两句,生动描绘了草堂周边农事活动的繁忙景象,缲车的声响与袅袅炊烟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溪女缬裙提瓮汲,邻翁挟俎隔田穰”则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细节。溪边女子穿着鲜艳的缬裙,提着水瓮汲水,邻家老翁手持盛满食物的盘子,隔着田地相互交流,这些场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温暖。

最后,“熙熙实有先民乐,不比桃源事渺茫”两句,诗人感慨道,这样的生活状态与古代先民的快乐相似,远非虚构的世外桃源所能比拟。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珍惜,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草堂周围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草堂杂兴十首(其七)

我亦西郊有草堂,时从野老话农桑。

匏瓜足食何忧馑,檿柘新栽莫漫伤。

架上法书兼魏晋,案閒诸子杂荀扬。

朝耕夜读吾儒事,可不焚膏继夕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草堂杂兴十首(其八)

我亦西郊有草堂,苍苔满径石田荒。

灯前夜寂妻儿语,场下秋晴老弱忙。

细纺木绵登市价,先砻䆉稏纳官仓。

开门不见徵租吏,便是田家一小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草堂杂兴十首(其九)

我亦西郊有草堂,槿花篱落几斜阳。

过桥野色分江断,绕屋禽声得树藏。

㭨子作杯倾绿醑,鲈鱼斫脍抹红姜。

应门只为溪童懒,客至长令倒屣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草堂杂兴十首(其十)

我亦西郊有草堂,梅花纸帐竹筐床。

茅柴味薄葱椒烈,榾柮烟消芋栗香。

为着残棋知胜负,因观通鉴识兴亡。

何须抵死忧身外,万事无如醉作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