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重天上星三点,万顷波心月一钩。
醉有百篇来笔下,愁无半点到眉头。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白玉蟾的作品,名为《新正(其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激愤,以及对文字创作的热爱和愁绪。
"九重天上星三点,万顷波心月一钩。" 这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九重天可能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宫殿,也象征着权力与尊贵的高度。星辰三点,则是夜空中闪烁的几颗明亮之星,构成一种神秘而又动人的景观。而"万顷波心月一钩"则形容广阔水面上挂着的一弯新月,如同一把勾子一般,这不仅描绘了宁静的夜晚,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波澜。
"醉有百篇来笔下,愁无半点到眉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与执着。在酒酣畅饮之际,他能写出许多文章和诗句,但当他陷入忧愁时,却发现这些忧愁无法通过文字完全表达出来,始终萦绕在心头。这里的"百篇"和"半点"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诗人文学才华的丰富,也反映出情感深度的难以言传。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天象与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面对生活时的情感波折。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九天日月开黄道,十洞烟霞接紫清。
为问蟠桃当熟未,人间春草几枯荣。
清似垂竿钓楚江,酒兵已退睡魔降。
霜风吹破梅花晓,雾月飞浮竹影窗。
隔岸芦招手,沿溪柳拜人。
两庾黄竹路,水齧白沙津。
有宅一区长自负,受田百亩不能耕。
壁间银篆方犹湿,早已枯然梦两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