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女

田家女儿不识羞,草花竹叶插满头。

红眉紫襜青绢袄,领颈粗糙流黑油。

日午担禾上场晒,也喜年丰欲还债。

佣工出力当一男,长大过笄不会拜。

有者四十犹无家,东村定昏来送茶。

翁妪吃茶不肯嫁,今年种稻留踏车。

形式: 古风

翻译

农家的女儿不懂害羞,头上插满了野花和竹叶。
她红眉下穿着紫色衣襟的青布袄,领口和脖子因劳作而粗糙,沾染着黑油。
中午时分,她挑着稻谷去场上晾晒,也为丰收感到欢喜,希望能借此还清债务。
作为女佣,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男子,但已过及笄之年却不懂得行礼。
有些女子到了四十岁还未出嫁,东村的人会来送茶做媒。
老夫妇喝着茶,还不急于嫁女儿,今年要种稻,留下人力踩踏打谷机。

注释

田家:农家。
女儿:女子。
识羞:懂得害羞。
草花:野花。
竹叶:竹枝。
插满头:插在头上。
红眉:红眉毛。
紫襜:紫色衣襟。
青绢袄:青布袄。
领颈:领口和脖子。
粗糙:因劳作而粗糙。
流黑油:沾染黑油。
日午:中午。
担禾:挑稻谷。
年丰:丰收。
还债:还清债务。
佣工:女佣。
过笄:及笄之年。
拜:行礼。
四十犹无家:四十岁还未出嫁。
定昏:定亲。
送茶:送茶做媒。
翁妪:老夫妇。
不肯嫁:不急于嫁。
种稻:种植稻谷。
踏车:踩踏打谷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田家女儿的形象,她不拘小节,自然无忧。草花和竹叶装扮头发,展现了她与大自然亲近的一面。她穿着红眉紫襜青绢袄,虽然领颈粗糙且有黑油,但这并没有掩盖她的活力和勤劳。诗中还写到女儿在日午时分担着禾秧上场晒干,期待丰收以偿还债务,展现了她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和期望。

佣工出力与男工相当,但随着年龄增长,她不会低头。诗人通过她的形象传达了农村女性不屈不挠、自食其力的精神。即使到了四十岁仍旧没有自己的家,东村的亲戚会在傍晚时分来送茶,这也许暗示着社会对待单身妇女的一种同情和支持。

最后一句“翁妪吃茶不肯嫁,今年种稻留踏车”,则表现了这位女性对于婚姻的态度,她宁愿享受喝茶的简单乐趣,也不愿意轻易步入婚姻的殿堂。同时,她还在为即将到来的稻米收成做准备,留下踏车(可能是农具)的安排,进一步强调了她对生活的自主与积极应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田家女儿这一生动形象,展示了宋代农村女性在艰苦环境中保持独立和勤劳精神的情况,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于女性单身状态的一种接受态度。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白马寺诗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搆。

高林敞华榱,双泉逗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朮秀。

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石经殿

漆书寘兰台,笔削犹敢擅。

真名镂遗编,定知伯喈篆。

未校芸阁书,成此石经殿。

形式: 古风

石栈河在洪闸

奔腾龙峤麓,深壑断如截。

石栈架寒溪,盘陀卧精铁。

从衡布方楚,片段发文裂。

平如中唐甓,罅密不容泄。

南岩尽奇险,万状森罗列。

或如巨兽蹲,或类巴蛇齧。

哀泉泻飞磴,流沫常喷雪。

山骨静无尘,泓澄碧潭澈。

鱼龙不敢宅,中有千古月。

壮哉天地间,此险讵劳设。

乃知山水心,自欲为胜绝。

我陪胜士游,兹名因不灭。

形式: 古风

边城四时曲送盛玮东玉之官平凉

边城冬,日日黄埃飞朔风。

葱岭雪深埋古道,河岸冰厚与天通。

可汗牙帐青海东,壮士卷甲趋奇功。

公孙卿材名将种,横槊赋诗海涛涌。

作吏宜思故家勇,早取灵盐隶秦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