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雨夜怀屈翁山》。诗中描绘了诗人雨夜中怀念友人的场景,情感深沉而细腻。
首句“风雨怀人坐”,开篇即点明了环境——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坐着,心中满是对友人的思念。接着,“无灯亦到明”一句,不仅写出了夜深人静、灯火阑珊的情景,也暗示了诗人思绪万千,难以入眠,直至天明。
“流萤分夜色,疏竹聚秋声”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来渲染氛围。流萤在夜空中闪烁,为黑暗的夜晚增添了一丝微光;稀疏的竹林在秋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幽远的意境。这些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呼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别酒尚馀醉,春花今不荣”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状态,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慨。曾经与友人共饮的美酒还留有余香,但春天的花朵却不再绽放,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无奈。
最后,“终知吾与子,白发路旁生”两句,诗人以自己和友人终将老去的命运为结,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思。白发的生长不仅是岁月的痕迹,也是对人生短暂和相聚不易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夜、流萤、疏竹、别酒、春花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友情、时光流逝和未来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