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玉兔耳》,作者是清代诗人郑用锡。诗中以亭亭玉立的植物形象比喻为玉兔,生动描绘了其在幽深丛中生长的情景。"计日将毋小卯同"暗示其生长迅速,如同卯时的月亮般日益壮大。接下来,诗人通过"夜月侵时疑孕月,秋风拂处欲追风",进一步描绘了玉兔耳在月光下仿佛孕育着月色,随秋风摇曳仿佛追逐风的姿态,形象鲜活。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玉兔耳药用价值的赞赏,认为它能增添文采,犹如中山之笔,且有助于延年益寿。最后,诗人提醒人们不要错把此物当作梁园中的寻常草木,而忽略了它的真正主人——陶家,暗示了此物的珍贵和来历。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言性强,既赞美了玉兔耳的形态美,又揭示了其潜在的药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