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邵旸叔秋日怀归

天将物色助诗鸣,秋入吟肩句倍清。

欲为鲈莼修故事,喜闻鸿雁寄先声。

脱身鞅掌谋须早,过眼纷华梦已成。

他日柴桑许同社,为君漉酒具南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大自然似乎在助我作诗,秋天的气息让诗句更显清新。
想效仿古人以鲈鱼莼菜的故事,欣喜听到鸿雁带来远方的消息。
要尽早摆脱繁忙,看淡世间的繁华,过去的梦境已经成过往。
将来有一天,我们在柴桑相聚,为你滤酒烹煮南方佳肴。

注释

物色:指自然景色或事物的特点。
吟肩:指诗人吟咏时的姿态,肩头仿佛承载着诗句的重量。
鲈莼:古代文人常用来比喻隐逸生活,鲈鱼和莼菜是江南的美味。
鸿雁:象征书信和远方的思念,古人常用鸿雁传递信息。
鞅掌:形容事务繁多,忙碌不堪。
纷华:繁华、世俗的荣华。
柴桑:地名,晋代陶渊明的居所,后成为隐逸之地。
漉酒:过滤酒液,古人的待客之礼。
南烹:南方的烹饪方式,可能指地方特色菜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邵旸叔秋日怀归》。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天将物色助诗鸣,秋入吟肩句倍清。"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感受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灵感和心境的变化。诗中的“物色”指的是万物的颜色,而“助诗鸣”则是比喻大自然在为诗人提供创作的灵感。秋天的到来,使得吟咏之声更加清脆,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一季节中变得更加宁静和纯净。

"欲为鲈莼修故事,喜闻鸿雁寄先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记录下历史故事的愿望,以及对远方来信的期待。在古代,鸿雁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所以“鸿雁”在这里象征着消息和情感的传递。

"脱身鞅掌谋须早,过眼纷华梦已成。" 这两句则是一种人生哲理的表达。“脱身鞅掌”比喻摆脱束缚,“谋须早”意味着人生规划需要及时进行。而“过眼纷华梦已成”则是对过去经历的一个总结,显示了诗人对生命流逝和梦想实现的深刻理解。

"他日柴桑许同社,为君漉酒具南烹。" 最后两句预示着未来某一天与朋友在柴桑(古地名,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市)举行宴饮之乐,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友情和人生乐趣的一种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和智慧,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陆虞仲学士涂中咏雪(其二)

岁行去似客程兼,诗债新随雪阵添。

唱绝郢人誇洁白,舞低赵女斗轻纤。

寒威莹骨胜三沐,爽气薰心解六黏。

险语赓酬难自勉,旋乾吟笔尽更签。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次韵陆虞仲学士涂中咏雪(其一)

可笑无毡老郑虔,甘寒忍喜咏丰年。

飞花穿树春疑早,秀麦分岐瑞有先。

白玉楼成迷万井,青云路绕认双川。

轻缣窘幅终难状,却借骚人好句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陈君实先生(其二)

骑马长安漫踽凉,几番桃李艳晨妆。

目官厌阅是非海,心地不闻知见香。

九转未能超北陆,一廛终待老南塘。

会令坚白消同异,世事秋棋玉石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陈君实先生(其一)

阅世端如木偶人,不须离妄始逢真。

功深夜鼎三时火,候转秋河万里银。

可笑侏儒空饱粟,犹怜痀偻解凝神。

他时应见鞭鸾凤,老去浮藜不夜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