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其三)

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

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

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每天都献上贡品,显然踪迹已留下
清白的官位如同区分美玉,遵循天道如星辰运行
改革之志如同鸟儿鸣叫,遗留的书信珍贵如麒麟出现
更改名字不再有异议,当代能有几人如此

注释

献纳:进贡或贡献。
无虚日:每天都不间断。
居然:竟然,出乎意料地。
迹已陈:痕迹已经显现。
清班:清廉的官职。
区:区别,区分。
玉石:比喻人的品德高洁。
宝历:宝贵的历法,可能指政治清明。
更化:改革变化。
思鸣鵙:期望有所作为,如鵙鸟鸣叫。
遗书:遗留的书信或著作。
获麟:比喻稀世珍品或难得的好消息。
易名:改名换姓。
无异论:没有争议。
今代:当代。
两三人:极少数几个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为纪念司马文正公(即司马光)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司马光一生贡献的高度赞扬和对其去世的哀悼之情。

"献纳无虚日",赞扬司马光每日都在积极进献智慧和才能,显示出他的勤勉与忠诚;"居然迹已陈",意指司马光的事迹显著,如同历史长河中的印记清晰可见。

"清班区玉石",将他比作清白如玉的官员,品行高洁;"宝历顺星辰",象征他的学问和德行如同珍贵的历法,引领世人遵循道德准则。

"更化思鸣鵙",借鸣鵙(鸟名,叫声凄厉)表达对改革时代变迁的怀念,暗示司马光在政治变革中的重要角色;"遗书似获麟",以麒麟比喻司马光的著作,珍贵而稀世。

"易名无异论",称赞司马光的名声和品德无人质疑;"今代两三人",寥寥数语中高度评价了司马光在当世的卓越地位,认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人极为罕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深情地赞美了司马光的高尚人格、卓越政绩和深厚学识,表达了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其二)

国在多艰日,人如大雅诗。

忠清俱没世,孝友是生知。

加璧延诸老,櫜弓抚四夷。

公身与宗社,同作太平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其一)

元祐开皇极,功归用老成。

惟深万物表,不令四时行。

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堂堂宁复有,埋玉恸佳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四月末天气陡然如秋遂御袷衣游北沙亭观江涨

沙岸人家报急流,船官解缆正夷犹。

震雷将雨度绝壑,远水粘天吞钓舟。

甚欲去挥白羽箑,可堪更着紫茸裘。

平生得意无人会,浩荡舂锄且自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用几复韵题伯氏思堂

夫子勤于蘧伯玉,洗心观道得灵龟。

开门择友尽三益,清坐不言行四时。

风与蛛丝游碧落,日将槐影下隆墀。

天空地迥何处觅,岁计有馀心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