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双节妇歌

鸳鸯双飞合双死,独宿寒塘露如洗。

藕条已断丝牵连,湘竹斑斑泪痕紫。

萧家征妇泣霜风,门外落花春已空。

惟有堂前双古树,左边松柏右梧桐。

忆昔瓜年初纳采,罗袂同心结双带。

玉箫声断彩云飞,华表鹤去明月在。

残机馀胆泽犹存,堂下孤儿膝下孙。

丹穴凤雏文采就,九苞直上冲天门。

君不见青城之山倚云外,石妇千年容不改。

又不见锦江之水彻底清,浣花溪畔玉壶冰。

青城锦江天下杰,节妇清高可同列。

青城山崩锦江竭,节妇之名无可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萧氏双节妇歌》描绘了两位贞洁女子的高尚情操与悲剧命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们的坚守与牺牲。

开篇以“鸳鸯双飞合双死”起兴,将两位节妇比作永不分离的鸳鸯,形象地表达了她们对贞洁的执着追求。接着,“独宿寒塘露如洗”一句,渲染出两位节妇孤独凄凉的生活环境,露水洗净的寒冷塘边,象征着她们纯洁无瑕的心灵。藕条已断而丝牵连,湘竹斑斑泪痕紫,这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分别以断裂的藕和斑驳的竹,暗示了她们被外界力量所割裂的命运,以及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苦。

“萧家征妇泣霜风”进一步描绘了节妇面对严酷环境的坚韧,霜风中哭泣的征妇形象,凸显了她们在逆境中的坚持。门外落花春已空,春景的凋零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与节妇的孤独形成对比,强化了主题。

“惟有堂前双古树,左边松柏右梧桐”两句,以双树为喻,松柏代表坚贞不渝,梧桐则寓意爱情与和谐,暗示了节妇虽身处困境,但内心仍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的“忆昔瓜年初纳采,罗袂同心结双带”回忆了节妇年轻时的美好时光,与后文的“玉箫声断彩云飞,华表鹤去明月在”形成对比,前者是青春的欢愉,后者则是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哀愁。

“残机馀胆泽犹存,堂下孤儿膝下孙”描绘了节妇晚年的生活状态,尽管身体衰弱,但仍关心着家庭的未来,体现了她们的伟大与无私。

“丹穴凤雏文采就,九苞直上冲天门”以凤凰的幼雏比喻孤儿的成长,预示着家族的希望与传承,同时也寄托了对节妇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最后,“君不见青城之山倚云外,石妇千年容不改。又不见锦江之水彻底清,浣花溪畔玉壶冰”,以自然景观为喻,强调了节妇精神的永恒与纯净,如同青城山的不改、锦江的清澈一样,不可磨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深情地刻画了两位节妇的高尚情操与悲剧命运,展现了她们对贞洁的坚守与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她们精神世界的赞美与敬仰。

收录诗词(110)

许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桃竹杖

君不见潇湘烟雨林,上有湘妃双泪痕。

苍梧山高湘水深,风波万古愁人心。

又不见嶰谷雌雄管,伶伦吹之宫徵乱。

洞庭帝乐久不陈,月冷江空谁是伴。

岂若君生沧海西,托根石上不蟠泥。

下临千仞鼋鼍窟,上有五色凤凰栖。

良工一见嗟奇绝,裁成剥尽青虬血。

影将明月成三人,瘦比苍藤还九节。

手中随处任提携,江南江北疾如飞。

比日与君为倚仗,宁愁世路有岖崎。

丝都观里看花客,相伴朝天游紫陌。

前身原是葛陂龙,变化时防风雨黑。

形式: 古风

夜宿沙洲

明月照寒塘,凉飙动疏竹。

汀苇雁相呼,沙洲人独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舟中书所见

黄叶隐溪桥,归云拥高树。

为问荡舟人,苍烟是何处。

形式: 五言绝句

题杨氏隐居

焚香云满窗,坐啸风生竹。

惟有青溪人,时来访幽独。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