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歌

月在天兮何高,我居世兮何卑。

高卑相去几万里,年年夜夜长相随。

明月入我怀,我揽明月辉。

妙明中间含万象,此时此境谁能知。

形式: 古风

翻译

月亮高悬在天空啊多么高远,我生活在世间啊多么卑微。
天地间的高与卑相隔何止万里,日日夜夜它陪伴着我。
明亮的月光洒入我心,我拥抱月光的光辉。
在这奇妙明亮中包容万物,此刻此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注释

月:月亮。
兮:语气助词,无实义。
高:高远。
居:生活。
世:世间。
卑:卑微。
去:距离。
年年夜夜:日日夜夜。
相随:陪伴。
明月:明亮的月亮。
入:进入。
我怀:我的心。
揽:拥抱。
妙明:奇妙明亮。
万象:万物。
谁能知:谁能理解。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姜特立的《明月歌》以月亮为引子,表达了人生的感慨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诗中,诗人将自己置于天地之间的渺小位置,通过“月在天兮何高,我居世兮何卑”这两句,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永恒。接着,“高卑相去几万里,年年夜夜长相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距离感,月亮的恒久与人的短暂形成鲜明对照。

诗人的情感随着月亮的移动而起伏,他感到月亮仿佛进入了他的内心,“明月入我怀,我揽明月辉”,这不仅是对月亮的亲近,也是对自我心境的抒发。最后两句“妙明中间含万象,此时此境谁能知”,揭示了月亮所蕴含的深邃哲理,暗示了世间万物皆在其中,而这样的领悟却少有人能真正体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亮为载体,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宇宙的广大,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哲理思考和深沉情感。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松石歌寿皇太子殿下

万生总总各殊禀,中间变化通希夷。

大椿一万八千岁,蟠桃结实千年期。

虽云阅世最久远,要自与物同推移。

不如长松老为石,仙家旧事尤瑰奇。

尝闻道士马自然,曾见天宝观前屈铁枝。

指云此木三千年,去后合变坚凝姿。

当时山上五里松,龙拿虎蹲相与蜕化无馀遗。

六丁夜半奉玉敕,雷公䃸磹轰取之。

阳侯河伯亦好事,洪涛巨浪移荒陂。

至今空山断壑所,遗者一块未许千金窥。

壶山柏木不足道,康干节理由人为。

何如此石最耐久,万年千载无成亏。

上不为女娲补天阙,下不为颛皇支地维。

直将送似广成子,日与西母对坐同盘嬉。

蓬莱海水会清浅,广成之寿无穷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玩月

天风忽披拂,觉我襟袂清。

云片玉鳞薄,月华金晕生。

曾于沧海看,浩荡此时情。

髣髴见三山,汹涌波浪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直舍作小砌

直庐迫高墉,隙土止寻丈。

圬人累残甓,园叟舁新壤。

方成一篑积,已觉寸心爽。

馀芳分禁掖,疏翠眇林莽。

虽无昆阆趣,便有濠濮想。

绕吟消永日,静对延孤赏。

聊成儿女剧,终契山林往。

为语平泉公,经营毋太广。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觅龙涎巧石(其一)

何年云斧斸烟峦,散在先生燕坐间。

袖里吾将有东海,凭诗乞与小巑岏。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