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古韵一百十二字赠穆先生

大华山阴穆老仙。专持清静探幽玄。

修补祇陀无漏园,常流慧水溉心田。

擒猿缚马翠峰巅,定观不用买山钱。

舍俗投玄心契悟,善恶之由夙世缘。

心香福炷起灵源,杳杳冥冥达上天。

秋日碧潭真了了,野花啼鸟谩喧喧。

鼎中火灭开金蕊,木上无烟结玉莲。

垒功积行满三千,性圆丹结去朝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穆老仙的道士在大华山阴修行的生活场景,充满了道家哲学与自然和谐的意象。

首句“大华山阴穆老仙”点明了人物所在之地与身份,暗示其隐居于山林之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接着“专持清静探幽玄”表明穆老仙致力于内心清净,探索宇宙奥秘,体现了道家追求内在修为和宇宙真理的精神。

“修补祇陀无漏园,常流慧水溉心田”两句,以“祇陀园”比喻修行之地,通过“修补”和“无漏”强调了对心灵的净化与完善,而“常流慧水”则象征着智慧的不断滋养,使心灵得以成长。

“擒猿缚马翠峰巅,定观不用买山钱”运用生动的比喻,将修行过程中的挑战比作“擒猿缚马”,表示克服内心的杂念与欲望,同时指出修行无需外在物质的束缚,强调精神层面的自由与超越。

“舍俗投玄心契悟,善恶之由夙世缘”表达了穆老仙舍弃世俗生活,投身于道家玄学的修行,通过悟道理解善恶的根源在于前世的因果循环。

“心香福炷起灵源,杳杳冥冥达上天”描绘了穆老仙通过内心的修炼,点燃心灵之香,达到与宇宙精神的连接,最终通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秋日碧潭真了了,野花啼鸟谩喧喧”通过对比秋日的宁静与自然界的喧嚣,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鼎中火灭开金蕊,木上无烟结玉莲”运用象征手法,描述了修行过程中内在能量的转化,如同鼎中火焰熄灭后绽放出金色花朵,木上无烟结出玉莲花,寓意着心灵的升华与纯净。

“垒功积行满三千,性圆丹结去朝元”总结了修行的成果,通过积累功德与修行,最终达到性灵圆满,结成丹药,升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穆老仙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超越,以及通过修行达到与宇宙和谐共存的境界。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韩家郎君在家修行

崇真起善立玄堂,谨奉朝昏两炷香。

内侍孀亲行孝道,外持贞正合三光。

常行矜悯提贫困,每施慈悲挈下殃。

他日聪明如省悟,也应归去到仙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别毕道士

夜梦海上群仙山,旦逢瀛洲道士还。

凭风倚景长叹息,弥怜昨夜云峰邑。

霓裳羽旆惜分飞,方外人间此日违。

君不见辽东华表柱,但有空歌丁令威。

形式: 古风

五代时人为至聪禅师颂

有道山僧号至聪,十年不下祝融峰。

腰间所积菩提水,泻向红莲一叶中。

形式: 七言绝句

题閒处士隐居

野老南湖上,茅檐向水低。

应门仲躬子,举案伯鸾妻。

篱下山花笑,窗前谷鸟啼。

犹言近人境,不似武陵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