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其一)登多景楼

瓮城高,盘径近。十里笋舆稳。

欲驾还休,风雨苦无准。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

又总被、长江流尽。倩谁问。

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

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

正愁尽、河山双鬓。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翻译

瓮城高耸,弯曲的小路临近。十里竹车平稳行驶。
想要驾车出行,却又犹豫不决,风雨不定,令人困扰。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他们的遗恨洒在这片平坦的沙漠之中。
这些遗恨又被长江无情地冲刷殆尽。谁能询问这一切?
为何衣带渐宽,似乎家国的田界也在分离。
夕阳下,潮水涌动,仿佛在慢慢倾诉心中的悲愤。望着扬州那凄凉的烟树,兴衰荣辱无需再提。
满心愁绪,只因山河依旧,两鬓已添白发。

注释

瓮城:城墙的一部分,形状像瓮。
盘径:蜿蜒曲折的小路。
笋舆:竹制的轻便车辆。
稳:平稳。
风雨苦无准:风雨不定,难以预测。
沙:沙漠。
遗恨:未竟的遗憾。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
流尽:冲刷殆尽。
倩谁问:请问何人。
衣带中分:形容心情沉重,衣带渐宽。
自:自家的。
畦畛:田界。
落日:傍晚的太阳。
潮头:潮汐之顶。
属镂愤:悲愤之情。
扬州:古代繁华的城市。
兴亡:国家的兴衰。
双鬓:两鬓的头发。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登楼远眺的景象,以多景楼为背景,通过翁城、盘径和十里竹舆,展现出登高望远的壮丽画面。词人感叹风雨不定,英雄们的功业与遗憾似乎都被长江水冲刷而去,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衣带中分"暗指历史变迁,自家田园也难逃兴衰轮回,词人借落日潮头抒发心中的愤慨。他望着远处烟树笼罩的扬州,感叹兴亡之事无需多言,自己只觉双鬓斑白,愁绪满肠。整体上,这首词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历史更迭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其二)北固亭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满江红

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

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

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

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情,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酹江月/念奴娇

天然灵种,遍尘寰、不许一枝分植。

瀛海沈沈群玉宴,迥出八仙标格。

珠幄留云,翠绡笼雪,浅露宫黄额。

无双亭下,未容凡卉连璧。

犹是射虎归来,朱阑独倚,曾作东风客。

素态自羞时态改,何必铅华倾国。

舞影鸾孤,绕心蝶倦,占断春消息。

月明十里,坐中还记曾识。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醉落魄/一斛珠

铜彝绣箔。风流不到临春阁。婆娑清影来岩壑。

梅魄兰魂,香染九秋萼。蕊仙拥下青瑶幕。

粟肌透入黄金约。有人奚酉逢鱼摸。

欲插还羞,重把鬓云掠。

形式: 词牌: 一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