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东亭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

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

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春天的泉水在深谷中叮咚作响,明亮的月光从层叠的山峰间倾泻而出。
山岭和深谷的景色如此美妙,抚慰了我这远方游子的心。
隐秘的花香充满了幽静的气息,惊扰的鸟儿发出阵阵声响。
在南山的曲折小路上心情欢畅,长时间地吟唱着歌谣,横弹着朴素的古琴。

注释

春泉:春天的泉水。
鸣:发出声音,这里指泉水流动的声音。
大壑:广阔的山谷。
皓月:明亮的月亮。
吐:倾泻,放射。
层岑:重叠的山峰。
岑壑:指山岭和深谷,这里泛指山水美景。
景色佳:景色非常美丽。
慰:安慰,抚慰。
我:诗人自指。
远游心:远行在外的心情。
暗芳:隐蔽处的芳香,指不显眼但香气扑鼻的花。
足:充满。
幽气:幽静清新的气息。
惊栖:受惊而飞起的(鸟),栖息的鸟被惊扰。
多:很多。
众音:各种声音。
高兴:心情愉快,兴奋。
南山:泛指南方的山,也可特指某座山,这里指诗中的山景。
曲:弯曲的小路。
长谣:长长的歌谣,表示吟唱的时间长。
横素琴:横持着没有装饰的琴,素琴象征淡泊高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宴饮的画面,诗人宋之问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春天的泉水在山谷中潺潺作响,大壑中的水声汇聚成一片欢歌。而那轮明亮的皓月,则像是从层层叠嶂的山峦间缓缓吐出,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诗人在这美好的夜晚,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旅途的怀念。这里的“慰”字,用得非常到位,它不仅是安抚,也带有一种期待和向往。

“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 这两句描写了夜晚花香的浓郁与鸟鸣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这美妙的夜晚,提起了乐器,唱出了心中的歌谣。这里的“高兴”不仅是情感的流露,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冲动。而“南山曲”和“横素琴”,则让人联想到了一幅古代文人墨客在月下弹奏的生动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音乐和文学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放白鹇篇

故人赠我绿绮琴,兼致白鹇鸟。

琴是峄山桐,鸟出吴溪中。

我心松石清霞里,弄此幽弦不能已。

我心河海白云垂,怜此珍禽空自知。

著书晚下麒麟阁,幼稚骄痴候门乐。

乃言物性不可违,白鹇愁慕刷毛衣。

玉徽闭匣留为念,六翮开笼任尔飞。

形式: 古风

明河篇

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形式: 古风

玩郡斋海榴

泽国韶气早,开帘延霁天。

野禽宵未啭,山蜚昼仍眠。

目兹海榴发,列映岩楹前。

熠爚禦风静,葳蕤含景鲜。

清晨绿堪佩,亭午丹欲然。

昔忝金闺籍,尝见玉池莲。

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

南金虽自贵,贺赏讵能迁。

抚躬万里绝,岂染一朝妍。

徒缘滞遐郡,常是惜流年。

越俗鄙章甫,扪心空自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茅斋读书

清轩临夕池,微径入寒树。

暝还探旧史,颇知古人趣。

明一诱道心,吹万成世务。

猎精自补阙,安能守章句?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