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琛所作的《平寇二首为聂分巡赋》之二,通过描绘战争胜利后的景象,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赞美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联“法司兵法信如何,曾拜当年马伏波”,以历史上的名将马伏波为例,暗示了战争的正义性和将领的英明决策,表达了对当前军事行动的信任与期待。
颔联“铜柱嵯峨凌石塔,瘴江明净出烟萝”,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观比喻,铜柱高耸直插云霄,仿佛象征着战争的胜利;而瘴江水清如镜,烟萝轻拂,暗示了战后环境的恢复与宁静,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
颈联“归田老叟无称颂,入树秋声当凯歌”,通过老农在树下听到的秋风声,比喻为凯旋的乐章,形象地表现了民众对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和平生活对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性。
尾联“我在沧洲闻信息,也携樽酒舞渔蓑”,诗人身处遥远之地,却能感受到胜利的消息,于是举杯欢庆,与渔民一同舞蹈,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共享胜利的喜悦,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胜利后景象的描绘,既赞美了英勇的将领和士兵,又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普通民众幸福生活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