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其五)

玉关西去更无春,满眼蓬蒿起塞尘。

汉马不归青海月,胡笳愁杀陇头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悲壮之感,通过“玉关”、“青海月”、“蓬蒿”、“塞尘”、“胡笳”等意象,展现了战争与离别带来的凄凉景象。

首句“玉关西去更无春”,以“玉关”这一古代边防要塞象征边疆的遥远与险恶,加之“西去”二字,暗示着远离繁华与温暖的地域,而“更无春”则强调了这里的荒凉与寒冷,春天似乎永远无法到来,暗喻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次句“满眼蓬蒿起塞尘”,蓬蒿是边塞常见的植物,生长在荒芜之地,这里用来形容边塞的荒凉景象。而“起塞尘”则描绘了边塞的动荡与不安,蓬蒿的生长与尘土飞扬,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充满战乱气息的氛围。

第三句“汉马不归青海月”,“汉马”指的是汉朝的战马,“青海月”则是青海湖上的一轮明月,这里借以表达对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怀念与哀思。整句诗通过“不归”二字,表达了对战死者无法回到故乡、见到家乡月色的遗憾与悲痛。

最后一句“胡笳愁杀陇头人”,“胡笳”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常用于表达悲伤或哀怨之情。这句诗通过“愁杀”一词,直接点明了边塞人民因战争而产生的愁苦与无奈。同时,“陇头人”泛指边塞地区的居民,他们因战争而饱受苦难,生活充满了无尽的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战争与离别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边疆人民命运的同情与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宋代边防战争的残酷现实。

收录诗词(148)

严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论家、诗人。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严参等8人,号“九严”。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 字:丹丘
  • 号:“三严”;又与严肃
  • 籍贯: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

相关古诗词

塞下曲六首(其六)

天山一夜雪漫漫,虏去营空战血乾。

十万征人回马首,天边烽火报平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江上送客

留君夜饮北风寒,且折梅花耐醉欢。

明日桐庐潮去远,孤帆天际若为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赖成之还自江西感旧有赠

十年心事两蹉跎,南北东西别恨多。

今日樽前重把手,相看争奈白头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闻笛

江上谁家吹笛声,月明霜白不堪听。

孤舟万里潇湘客,一夜归心满洞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