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听琴

花枝酒盏倦风尘。羞认壮年身。

明月高时,小灯低处,绿绮又销魂。

幽情弹碎秋风里,生怕客窗闻。

离绪七条,愁根双结,泪点十三痕。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鉴赏

这首《少年游·听琴》由清代诗人黄之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琴时的复杂情感与心境。

“花枝酒盏倦风尘”,开篇即以花枝与酒盏的意象,渲染出一种繁华落尽后的疲惫感,仿佛在述说着主人公历经世事沧桑后的疲惫与厌倦。“羞认壮年身”,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即使已步入中年,却仍不愿承认,或许是对青春岁月的留恋,亦或是对现实无奈的逃避。

“明月高时,小灯低处,绿绮又销魂”,这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明月高悬象征着高洁与宁静,而小灯低垂则暗示着孤独与微弱的光芒。绿绮,古琴的别称,此处借指音乐,表达了音乐带来的深深触动与灵魂的共鸣。整句描绘了一幅月夜听琴的画面,音乐如同一股力量,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甚至有些销魂。

“幽情弹碎秋风里,生怕客窗闻”,“幽情”指的是深藏于内心的情感,这里指的可能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或者是对某种情感的渴望。在秋风中弹奏,既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也表达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最后一句“生怕客窗闻”,则透露出主人公担心自己的情感被他人察觉,表现了内心的脆弱与敏感。

“离绪七条,愁根双结,泪点十三痕”,这几句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和深深的忧伤。离绪七条,可能是指七种不同的情感或思绪交织在一起;愁根双结,形象地描绘了愁苦的根源难以解开;泪点十三痕,则是用具体的数字来强调泪水的累积,表现了情感的沉重与复杂。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听琴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黄之隽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41)

黄之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饮友所归路口占

小院黄昏寒意重,客窗谁共衔卮。

恰宜招饮话相思。壶倾温酒急,灯剪结花迟。

促坐谈深生夜暖,北风何处閒吹。

更阑携笑出门时。溪烟行里画,霜月醉边诗。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琐窗寒.咏霜

不信连宵,江枫叶叶,染来都媚。

芳华换眼,做冷装晴天气。

俏无人、三更四更,碧空洗刷青如水。

借小窗月色,高檐风影,画成寒意。此际。浑难睡。

想茅店板桥,定催人起。凄凄向晓,最惹乌啼心事。

耐初曦、楼阴未销,玉阶瑶瓦添憔悴。

怕萧疏、鬓影撩他,点入菱花里。

形式: 词牌: 琐窗寒

五綵结同心.咏荷包牡丹

团圆样小,软薄绡娇,对剪淡红双片。

贴合浑无缝,想花后、巧度金针绣线。

穿丝自向花阴系,未衬到、裙腰温软。

缄小口、牢收密束,略放春风吹绽。韶华只容一点。

恨安诗太窄、藏香忒浅。

挂得轻匀处,也曾惹、带醉杨妃捻扁。

倚栏独自无心佩,佩不了、罗囊几串。

须满贮、故园春色,寄与天涯人看。

形式: 词牌: 五綵结同心

杏花天.落花

花须著蒂无情绪。弹碎却、春痕几缕。

退红泼点栏杆雨。风里吹来吹去。

有一片、蛛丝兜住。有一片、燕儿衔取。

香魂似与东风语。为我重吹上树。

形式: 词牌: 杏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