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岁侯仲达之官洪泽

淮楚俗轻扬,萧萧古战场。

残兵空壁垒,旷野失农桑。

鱼蟹西风市,菰蒲浅水塘。

君山足诗景,何事访渔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淮楚之地的风俗轻浮,古战场上吹过萧瑟的风声。
昔日的残兵败将只剩空荡的营垒,广阔的田野失去了农耕和桑麻的生机。
秋风吹拂的市场鱼蟹丰富,浅水塘边长满了菰蒲。
君山充满了诗意的景色,为何还要去寻找渔夫呢?

注释

淮楚:指淮河和楚地,古代区域名。
轻扬:形容风俗轻浮,不稳重。
壁垒:古代军事防御工事,这里指废弃的军营。
旷野:空旷的原野。
农桑:农业和养蚕业。
鱼蟹西风市:秋季市场上鱼蟹丰富。
菰蒲:水生植物,菰米和蒲苇。
君山:位于湖南洞庭湖中的著名山峰。
渔郎:捕鱼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淮楚地区的历史风貌和风俗特点。首句"淮楚俗轻扬"暗示了当地人民的轻浮习气,可能与战乱后的社会风气有关。"萧萧古战场"则点出了此地曾是战场,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接下来的诗句"残兵空壁垒,旷野失农桑"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当地经济的破坏,昔日的军事防御工事如今空无一兵,田野荒芜,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

"鱼蟹西风市,菰蒲浅水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尽管渔业和水边植物仍在,但市场的繁华不再,显得凄凉。最后,诗人以"君山足诗景"赞美了自然风光,然而疑问"何事访渔郎"表达了对渔夫生活的关切,暗含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楚地区的战后景象和风俗,以及对渔夫生活的关注,展现了宋末元初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寓含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历史沉思的情感。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代上乐平傅知州初庵

一代风流独老庵,再扶道脉起东南。

家声可与诸洪继,易学曾同小阮参。

昼锦羡君荣世胄,寒毡容我坐清谈。

愿为药笼中间物,才匪芝苓愧不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代和翟知事舟中寄登光阳楼诗韵

登临送目际天涯,人物风流胜永嘉。

已溯清流乘画鹢,尚留醉墨看涂鸦。

长空黯淡吹云叶,别浦微茫蹴浪花。

老守江城闲兀坐,秋宵短梦苦思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句容赋归

谁教老子误诸君,幸自庵中卧白云。

旧令尹非新令尹,今将军是故将军。

相知自谓乐莫乐,一见不如闻所闻。

逋客急须回俗驾,北山早已有移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史药房寿与东坡同日

日月同生岂偶然,声名不减雪堂仙。

岷峨西去八千里,苏史相望二百年。

赤壁旧矶如昨否,李生新曲至今传。

祝公寿比南飞鹤,共结梅花岁岁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