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余太守对雪见怀

江雪寒连驿树遥,鹤裘清坐听萧萧。

中天月避光芒出,南国云含瘴疠消。

因忆玉田春种石,乍疑银汉夕通桥。

使君辛苦迎骢马,也念幽居客阒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和余太守对雪见怀》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静谧与深沉之境。诗中以“江雪寒连驿树遥”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寒冷而辽阔的江面,远处的驿站树木在雪的覆盖下显得更加遥远,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氛围。

接着,“鹤裘清坐听萧萧”一句,通过想象中穿着鹤裘(古代贵族服饰)的人在清冷的环境中倾听风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谧与孤独感。风声“萧萧”,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诗人的思绪在寒冷的冬日里飘荡。

“中天月避光芒出,南国云含瘴疠消”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月亮在雪后的天空中显得更加明亮,仿佛是大自然的一次净化;另一方面,南国的云层中瘴气消散,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或希望的降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蕴含了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因忆玉田春种石,乍疑银汉夕通桥”则通过回忆与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境之中。玉田春种石,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景象或寓意,而“银汉夕通桥”则让人联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象征着跨越时空的连接与沟通。这一部分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增添了浪漫与哲思的色彩。

最后,“使君辛苦迎骢马,也念幽居客阒寥”表达了对官员(使君)的关怀与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官员仍然不辞辛劳地工作,同时也关心着那些处于幽居状态的客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社会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历史、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表面景象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体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归舟阻风

洞庭十日风势号,沙头客舟如系匏。

沅湘九道白波立,衡霍千峰玄雾交。

神龙欲蛰无定窟,黄鹄将归愁故巢。

咫尺城楼不得上,何因一望楚江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王氏相师山庄

相师之山云杳冥,千崖万壑倚空青。

上方雷雨藏天井,南极风烟落洞庭。

溪客去迷花蔼蔼,野人居爱竹泠泠。

何时遂买登山屐,乘兴还来叩石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高明楼

江上孤城映水回,市中层构出尘开。

衡庐树入青天尽,章贡波翻白日来。

每曰陈登门有客,最传王粲赋多才。

阑干百尺应能借,乘兴谁同月下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周尚志同归寓所适寺门已闭会宿张伯龙宅

清秋为客依僧寺,落日逢君过客窗。

并座总看人似玉,临觞翻畏酒如江。

曲终别院归银烛,钟罢回廊闭石幢。

已去却还仍不恶,论诗未觉寸心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