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高高的书斋中,面对着清香四溢、露珠挂滴的菊花,心情舒畅,仿佛与菊花对饮,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诗中的“泛酒偏能浣旅怀”一句,既表现了诗人以酒自遣的情怀,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不似春风逞红艳”一句,则通过对比菊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依赖春风才得以盛放的花朵的轻视态度。这里的“红艳”指的是那些借助春风而显露其色泽的花卉,它们的美丽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外界因素所致。
最后一句“镜前空坠玉人钗”,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书斋中望着菊花,不禁联想到了古代传说中的玉女散花。这里的“玉人”指的是仙女,而“钗”则是她们头上的首饰。这一句通过比喻,将诗人的心境与超凡脱俗的意象相结合,表达了他对于高洁、自在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长,透露出诗人特有的隐逸情怀和审美趣味。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丹霄能有几层梯,懒更扬鞭耸翠蜺。
偶凭危栏且南望,不劳高掌欲相携。
帝业山河固,离宫宴幸频。
岂知驱战马,只是太平人。
昔岁登临未衰飒,不知何事爱伤情。
今来揽镜翻堪喜,乱后霜须长几茎。
明日添一岁,端忧奈尔何。
冲寒出洞口,犹校夕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