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醴溪

久厌都市喧,俛思山岩静。

归饮醴溪泉,怡我淳朴性。

神峰杂树蓊,石门翠厓并。

萝悬晨露滋,巘秀夕霞映。

攀陟谐樵牧,候谒悔奔竞。

褰裾荫云松,脱屣悦风磴。

悠然遁客心,叠出野人咏。

方期谷口耕,毋诮终南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归醴溪》是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描绘归隐山林的宁静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都市喧嚣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首句“久厌都市喧,俛思山岩静”,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境。接着“归饮醴溪泉,怡我淳朴性”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饮山间清泉,心灵得到了淳朴的慰藉。

“神峰杂树蓊,石门翠厓并”描绘了山中景色的壮丽与幽静,神峰与杂树相映成趣,石门与翠壁并立,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萝悬晨露滋,巘秀夕霞映”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清晨与黄昏之景,晨露滋润着藤蔓,夕阳映照着山峦,一派生机勃勃而又宁静祥和的景象。

“攀陟谐樵牧,候谒悔奔竞”表达了诗人与山中樵夫牧童和谐共处,远离尘世争斗的感慨。“褰裾荫云松,脱屣悦风磴”则是诗人脱下官服,融入自然,享受清风与石阶的乐趣,体现了他彻底放下的心境。

最后,“悠然遁客心,叠出野人咏”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遁世情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方期谷口耕,毋诮终南径”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田园生活的期待,以及对归隐之路的坚定。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送辜德中会试

写我山泽言,送君云霄举。

贵人气每骄,下士心独苦。

纷纷竞科第,口吐圣贤语。

朝出原宪室,夕与王侯伍。

我视辜贤良,怀珠类良贾。

乃知淳厚士,不独在齐鲁。

松柏生涧冈,出为明堂柱。

虽言被丹漆,赤心若可睹。

既应纶言徵,将随玉阶步。

嵯峨黄金台,望君为延伫。

形式: 古风

和杨逸人桃林迁居之作

心寂忘尘嚣,时清乐岩筑。

爱此桃华林,葺之杜蘅屋。

葛篱延芳藟,石梁照浅渌。

风翔双白鸟,雨卧一黄犊。

东皋杂妇子,中野见樵牧。

赋诗云霞坞,携壶锦绣谷。

从君以优游,于此谢羁束。

形式: 古风

题西山程氏南窗

独居南窗静,秋木连翠岑。

鸣琴众叶下,把酒孤猿吟。

宁负朱绂愿,莫乖白云心。

羡彼归田叟,高风留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为临川章则常题山水图

山拥衡庐青,水含潇湘碧。

两厓蟠蛟树,千岁蹲虎石。

遥遥溯川舟,泛泛蹇驴客。

凭高者何人,閒看楚云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