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名为《月夜诵山谷江湖吞天之作感次其韵》。全诗以月夜为背景,诗人诵读黄庭坚(山谷)的诗作,引发感慨,次韵而作。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句“磨骨养肠胃,卖舌抚唇口”描绘了生活艰辛,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巨大努力的形象。接着“俯仰同桔槔,机肉随薄厚”进一步说明生活中的劳碌与不均,如同桔槔的上下摆动,身体的劳累与物质的贫富差异并存。
“计来真自苦,谁逼君浪走”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社会压力的反思。接下来“上床无锦褐,下腹孰羔韭”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展现了贫困的生活状态,强调了物质匮乏的痛苦。
“身世一穷了,何者更掣肘”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似乎在说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束缚着自己的因素。随后“挽畦羹淖糜,缗泽贯杨柳”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夕偃心太平,朝游大垂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希望在夜晚能够心安理得,在清晨能够自由自在地活动。接下来“怡声问翁媪,正色对亲友”则体现了诗人对长辈和朋友的尊重与关爱。
“陶公亦后觉,持身易五斗”引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淡泊名利、坚守自我生活方式的认同。紧接着“安知公田秫,中有恶狮吼”则可能暗指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困扰或挑战。
“静念发深省,窗月正相守”表达了诗人通过静思获得深刻感悟,月光作为陪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指引。最后“欲持山谷诗,归谋东坡妇”表明诗人想要通过黄庭坚的诗作,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共鸣,同时可能也暗示了对苏轼妻子的敬仰。
“衣食端须几,百咏当饮酒”总结了生活的本质需求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通过诗歌创作等精神活动来丰富内心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与物质困顿之间平衡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