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解开先

胜国运终圮,潢池争弄兵。

惟公起儒素,志在安苍生。

风尘昧寰宇,揽辔思澄清。

誓将双龙剑,截海屠长鲸。

西江数十郡,寇盗纷纵横。

公时奉朝命,慷慨辞帝京。

翩然乘单舸,万里东南行。

父老睹汉仪,箪壶欣并迎。

间出敌人壁,重完吉安城。

檄书传将臣,戮力扫搀抢。

当时忠义徒,猛气冲冠缨。

指期定恢复,奋激争摅诚。

惜哉事已去,雄图竟无成。

狂澜既溃决,孤柱安能撑。

徒挥鲁阳戈,难挽落日倾。

至今悲歌士,闻风为吞声。

鲁连游邯郸,片言定纷争。

谢传起东山,谈笑江左宁。

嗟公虽不偶,千古同高情。

可怜流俗子,锱铢论重轻。

安知壮夫节,成败何足评。

余亦抱奇伟,囊锥常愿呈。

慕公一寸心,金石同坚贞。

布衣忧社稷,任重居公卿。

九原不复作,长些衷难平。

赋诗继七哀,雪泪风悲鸣。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哀解开先》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表达了对解开先先生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解开先先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儒家之士的胸怀,立志拯救苍生,其英勇事迹令人动容。

诗中描绘了国家衰败、战乱四起的背景,解开先先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誓要斩除祸害,恢复和平。他远赴西江数十郡,面对敌寇的肆虐,展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果敢,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支持。解开先先生不仅亲自参与战斗,还通过檄文激励将士,共同抵御外敌,展现了强烈的忠诚与正义感。

然而,尽管解开先先生的努力卓绝,最终未能实现恢复国家的雄心壮志。诗中以“狂澜既溃决,孤柱安能撑”之句,形象地描绘了局势的不可逆转,以及个人力量在历史洪流中的局限性。解开先先生的悲剧命运,引发了后人对其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深感慨。

结尾部分,诗人以自身为例,表达了对解开先先生崇高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未能亲历其境的遗憾。通过这首诗,王汝玉不仅纪念了解开先先生的英雄事迹,也借此呼吁世人珍惜忠诚与正义的价值,不论成败,都应坚守内心的信念与原则。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解开先先生事迹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人格的崇高颂扬。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僧见寄三首(其一)

师本林卧人,予亦烟栖客。

同在一山中,如何未相识。

钟鸣松杪风,惆怅生孤忆。

形式: 古风

和僧见寄三首(其二)

鹤飞空林表,人语惊泉间。

清景方自悦,所思杳难攀。

归云何处至,无复望中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和僧见寄三首(其三)

闻说冥心处,岩栖知几层。

磬随夕籁断,香带秋岚凝。

寂寂松窗下,孤灯照一僧。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二妇艳二首(其一)

大妇冠凤翘,中妇试春绡。

小妇方安卧,罗帐掩春娇。

曙寒衾枕冷,良人事早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