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由清代诗人冒文蘅所作,其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句“浣月亭高,映江楼古”,描绘了一幅月光洒在高高的亭台之上,倒映在江面上的古老楼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湖山蕴藉供裁句”一句,点明了自然山水的丰富与深邃,如同等待着诗人去提炼和表达的诗句一般,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欲寻陈迹认南朝,新词吟到西泠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寻与对文化的敬仰。他想要在古老的遗迹中寻找南朝的痕迹,通过吟诵新的诗歌来探索和表达西泠路上的文化脉络。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接下来,“香润兰丛,影留桐絮。”描绘了一幅兰花丛中香气弥漫,桐絮随风飘落,留下斑驳光影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沉。
“联吟更有神仙侣。”这一句暗示了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作,仿佛神仙般地交流思想,共享灵感,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默契与愉悦。
最后,“玉窗想得静拈毫,浓青不捲疏帘雨。”诗人想象自己在玉窗前静静地提笔书写,窗外的浓青色雨幕并未卷起窗帘,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的创作暂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专注。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踏莎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