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春日孤寂之情。开篇“主人常不在,春物为谁开”两句,便已设置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那是一种因主人的缺席而显得更加凄清的春意。这里,“春物”一词概括了春天所有生长发育的生命,比如桃花、梨花等,这些本应为主人绽放的美景,却因为主人的不在而变得无人欣赏,似乎也失去了它们原本的意义。
紧接着,“桃艳红将落,梨华雪又摧”两句,则具体描绘了春物之美。桃花与梨花都是春天常见的花卉,它们各自展现着不同的姿色。“桃艳红将落”中的“将落”,暗示了一种生命周期即将结束的感伤,而“梨华雪又摧”则是对梨花细腻洁白的描绘,"摧"字更添了几分纤柔之意。
诗人的情感在“晓莺闲自啭,游客暮空回”这两句中也得到了体现。“晓莺”指的是清晨的蝉鸣声,而“闲自啭”则是蝉鸣声中带着的悠闲与孤寂之感。紧接着,“游客暮空回”,则是对独行者日暮时分归来的描写,"空回"二字增添了一份淡漠和寂寞。
最后两句“尚有馀香在,犹堪载酒来”表现了诗人对于主人不在场的某种期待或寄托。尽管春意渐逝,但仍有一丝馀香留存,这馀香足以让诗人觉得值得再次举杯畅饮,以此来慰藉那孤寂的心灵。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主人不在场的感伤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份期待与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