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其三)

昨宵邻巷捣寒衣,陌上青青作絮非。

金缕歌残人去久,玉门书到雁来稀。

从教心事长条绾,枉任芳时落杵飞。

江上迢遥数归计,风风雨雨不曾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柳树与季节变迁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

首联“昨宵邻巷捣寒衣,陌上青青作絮非”描绘了一幅秋夜图景:邻家正在为冬日准备衣物,而田野间却依然绿意盎然,似乎与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格格不入。这里通过对比,暗示了季节更替的不可逆转性。

颔联“金缕歌残人去久,玉门书到雁来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金缕歌,可能是指某种歌曲或乐曲,此处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玉门,古代指通往西域的道路,这里借指远方的信息传递。雁来稀,秋天大雁南飞,象征着离别与思念。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远方消息的渐行渐远,蕴含着深深的孤独与哀愁。

颈联“从教心事长条绾,枉任芳时落杵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长条绾,可能指的是柳枝的缠绕,象征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芳时,美好的时光,这里特指秋天的美好景色。落杵飞,可能是指捣衣声的消失,象征着忙碌与活力的消逝。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不再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尾联“江上迢遥数归计,风风雨雨不曾违”收束全诗,诗人站在江边,遥望远方,思考着归乡的计划。尽管外界环境多变,风雨交加,但心中对归家的渴望未曾改变。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隐含了对生活态度的坚持——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信念与追求不应动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柳、季节变换、人事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其四)

往日丰姿剧可怜,垂头无语怨荒烟。

极天关塞馀羌笛,小劫池台感脱绵。

未老桓公新甲帐,思归属国旧丁年。

闺中少妇如相问,瘦到斜阳水驿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欧阳香蝶拈花独立图

东风溪水生白沙,苏台杨柳啼春鸦。

踏春女郎歌落花,青骢少年多于麻。

主人避嚣息闉阇,徒步春城寻馆娃。

美人如花颜如霞,日夕不遇空还家。

肠中辘辘从风车,采芳欲寄天无涯。

愿郎为橑妾为艖,时不过兮凤在笯。

披君图,饮君酒,人生百岁争一斗,安得春华常在手。

形式: 古风

寒柳追和泰兴姚筱宾孝廉四首(其一)

冻烟萧飒短长堤,絮果萍因化作泥。

城上乌飞初落叶,天涯人远莫生稊。

翠眉扫尽愁还歛,华发无多剪不齐。

旧意苍茫无觅处,山阳邻笛已凄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寒柳追和泰兴姚筱宾孝廉四首(其二)

无情画里倍魂销,摇落西风强半凋。

寄恨可曾吟白纻,伤心何处不红桥。

夕阳倒挂连云重,野水逶迤带雪描。

瘦尽春来好风格,岂宜重问沈郎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