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柳追和泰兴姚筱宾孝廉四首(其二)

无情画里倍魂销,摇落西风强半凋。

寄恨可曾吟白纻,伤心何处不红桥。

夕阳倒挂连云重,野水逶迤带雪描。

瘦尽春来好风格,岂宜重问沈郎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寒柳在秋风中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哀愁。诗人以“无情画里倍魂销”开篇,将寒柳置于一幅无言却能触动人心的画面中,强调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情感深度。接下来,“摇落西风强半凋”一句,点明了季节更替,寒柳在秋风中逐渐凋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寄恨可曾吟白纻,伤心何处不红桥”两句,运用反问与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寒柳所承载的复杂情感的思考。白纻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情感;红桥则象征着爱情与希望。这两句暗示了寒柳不仅寄托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更广泛的人类情感与命运。

“夕阳倒挂连云重,野水逶迤带雪描”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下的冬日景象,夕阳与云层交织,野水蜿蜒曲折,仿佛是自然界的哀歌。这一景象与前文的寒柳相呼应,共同渲染出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意境。

“瘦尽春来好风格,岂宜重问沈郎腰”结尾两句,通过对比春日的繁盛与当前的萧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沈郎腰,典出南朝诗人沈约,形容体态消瘦,这里借指寒柳在经历了春日的繁华后,如今只剩下瘦削的枝干,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柳在秋风中凋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寒柳追和泰兴姚筱宾孝廉四首(其三)

历鍊冰霜强自持,畏人错爱毁芳姿。

剧怜东道悲秋客,又感残年惜别时。

歌尽白花魏庭树,梦寒青草谢家池。

马蹄应识寻芳路,野渡长嘶痛远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寒柳追和泰兴姚筱宾孝廉四首(其四)

华年渺渺水东流,飘泊人如不系舟。

剩有长条绵远思,更无飞絮伴清愁。

暗摇尘影堆诗卷,懒送乡心入酒楼。

佳况每从枯淡转,春风又到御沟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凉秋吟二首(其一)

残梦和烟不知处,秋虫絮尽苔花雨。

泪化秋棠不上楼,捲帘西望天尽头。

天尽头,暮江曲,阑干十二人如玉。

我所思兮望不见,愿掬柔肠付归雁。

形式: 古风

凉秋吟二首(其二)

月色欲尽烟光溥,墙阴络纬催早寒。

灯花夜深落红豆,黄金为盏珠为盘。

悲凉秋,凉秋诚寡欢。

星河案户初阑干,欲变关山照绮纨。

佳人迢迢惜羽翰,欲往从之行路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