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堂诗为石民瞻赋

黄尘没马腹,洪涛喷鹢首。

是身如转蓬,随风任飞走。

归来丘壑中,高袖拄笏手。

床头一束书,壁下一壶酒。

暴背对青山,杖藜从白叟。

乃知羲皇上,何尝离北牖。

民瞻真可人,青岁纡墨绶。

一朝拂衣去,归种彭泽柳。

萧然林下意,今无古或有。

富贵等浮云,斯须变苍狗。

终南政自佳,不作捷径不。

仁者赠以言,立名要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超脱世俗的智慧。

首句“黄尘没马腹,洪涛喷鹢首”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黄尘弥漫,洪涛汹涌,象征着世间的纷扰与动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接着,“是身如转蓬,随风任飞走”,将人身比作随风飘荡的蓬草,形象地表达了人在世间命运无常、随波逐流的状态。

“归来丘壑中,高袖拄笏手”则描绘了主人公摆脱尘嚣,回归自然,隐居山林的情景。他手持笏板,穿着宽大的衣袖,自在逍遥,远离了官场的束缚与喧嚣。接下来的“床头一束书,壁下一壶酒”,展现了他读书饮酒,怡情养性的闲适生活。

“暴背对青山,杖藜从白叟”进一步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老者交流的场景,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最后,“乃知羲皇上,何尝离北牖”通过引用古代帝王的典故,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即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不受世俗的羁绊。

“民瞻真可人,青岁纡墨绶”赞美了主人公作为民众的榜样,即使身处高位,也能保持谦逊与真诚。然而,“一朝拂衣去,归种彭泽柳”又揭示了他最终选择辞官归隐,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萧然林下意,今无古或有”表达了他对林下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或许在古代存在过,但在现代却显得尤为珍贵。接下来的“富贵等浮云,斯须变苍狗”则深刻地揭示了人生财富与地位的虚幻本质,它们如同变幻莫测的云彩,转瞬即逝。

“终南政自佳,不作捷径不”是对终南山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强调了不走捷径,踏踏实实追求内心真正所爱的重要性。最后,“仁者赠以言,立名要不朽”则是对仁者的劝勉,希望他们能留下不朽的名声,影响后世。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自由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蕴含了对人性、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山阳客中杂言四首(其一)

三载行万里,劳生真转蓬。

转蓬去日远,何时归本丛。

万古一生死,趋竞徒匆匆。

况复遭丧乱,天地多秋风。

退无鹿门隐,进乏麟阁功。

一岁复一岁,倏忽成衰翁。

嵇康殊寡识,陶潜真固穷。

萧然北窗下,瓶粟从屡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山阳客中杂言四首(其二)

秋帆泊淮浦,小山倏春风。

春风到花柳,青青间深红。

散屧慰寂寞,道与征夫逢。

为言丧乱后,十室八九空。

村墟暗荆杞,渚泽哀飞鸿。

奈何数下令,科敛纷错重。

语已仰天叹,泣涕沾其胸。

呜呼天地德,微小无不容。

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蒿蓬。

会闻贤刺史,抚汝如汉龚。

征夫甫收泣,悍吏来自东。

形式: 古风

山阳客中杂言四首(其三)

衰年逢世变,人事如虮虱。

忧端常澒洞,头垢不暇栉。

樯乌终岁飞,况复无宁日。

方春暂返棹,浃辰卧蓬荜。

天风倏吹衣,轻易复一出。

旅巢乏安枝,如意十不一。

七秩能几何,日月过箭疾。

夜深不成眠,吟虫助唧唧。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山阳客中杂言四首(其四)

淮城酒味薄,酸涩如败齑。

一千沽一斗,聊欲纾惨悽。

壶倾不成醉,羁思终转迷。

因思古达士,山林卜幽栖。

暴背坐扪虱,看云閒杖藜。

理乱耳不闻,其乐无端倪。

纷纷彼俗子,谄笑劳夏畦。

安知万世下,清风想夷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