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槟榔子》由清代诗人施钰所作,通过对槟榔的描绘,展现了其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与价值。
首联“博物曾看选赋详,仁频著号即槟榔”,开篇点题,以博物学的角度审视槟榔,强调其独特之名号。次联“平林干耸千竿直,近宅花迎十亩香”描绘了槟榔树的生长环境与景象,形象地展示了其茂盛与香气四溢的特点。接着,“绿绕群呼青子熟,红残遍许白丁尝”则通过果实的变化,表现了槟榔从青到红再到白的成熟过程,以及人们对其的品尝与喜爱。尾联“村墟趁市皆充案,闺阁共珍半贮囊”描述了槟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无论是集市还是家中,都可见其身影。最后,“淡可疗饥医苦口,津能分润滴枯肠”赞美了槟榔的药用价值,能够缓解饥饿、滋润喉咙。诗人进一步解释,槟榔并非仅为解渴而嗜好,它更像是一种生活的调味品。“非关饱腹有茶癖,未必赪颜是醉乡”强调槟榔的实用性而非仅仅作为娱乐之物。“尽日交游持以赠,不时咀嚼味尤长”表达了对槟榔持久美味的赞赏,以及它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性。“瀛壖自昔称多瘴,佳实功宜补药方”则指出槟榔在地理环境恶劣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医疗作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不仅展现了槟榔的自然美和实用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