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宝觉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穿着芒草编织的鞋子和竹杖,行走于山路之间,布满了缠绕
无论前方有多少千山万水,都不足以阻挡

注释

芒鞋:用芒草编织的简易鞋。
竹杖:用竹子制作的手杖。
遮莫:不管,不论。
无脚不解滑:即使是没有脚的物体(比喻人),也能够轻松行走。
解滑:善于行走,不打滑。
石头行路难:暗示即使面对坚硬的石头路,也能克服困难。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即便是不易于行走之地,对于有心人而言,也并非难事。

"芒鞋竹杖布行缠"一句,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诗人脚踏芒鞋,手持竹杖,身着布衣在山间小道上缓缓前行。这里的“布行缠”暗示了行走之艰难。

接下来的"遮莫千山更万山"则展现了诗人所面对的自然景观——层叠的山峦相互掩映,显得无尽头。

第三句"从来无脚不解滑"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普遍性,即不管是谁,只要愿意尝试,都能理解行走在滑滑之地并不困难。这句话也隐含着一种讽刺意味,指出那些认为行路艰难的人往往是因为自己缺乏勇气或决心。

最后一句"谁信石头行路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此类观点的不屑,一种对挑战和困难持开放态度的豁达。这里的“石头”比喻坚硬而又滑溜的地面,指代一般认为难以行走之处。

整首诗通过山间的艰难行走,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险的精神态度,同时也表现了苏轼个人对待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同王胜之游蒋山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

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一)

老手王摩诘,穷交孟浩然。

论诗曾伴直,话旧已忘年。

北上难陪骥,东行且趁船。

离亭花映肉,醉眼鹭窥莲。

柂转三山没,风回五两偏。

荒祠过瓜步,古甃堕松巅。

闻道清香阁,新篘白玉泉。

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

小院檀槽闹,空庭桦烛烟。

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二)

公颜如雪柏,千载故依然。

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

肯留归阙旆,坐待逆风船。

特许门传籥,那知箭起莲。

相逢月上后,小语坐西偏。

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

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天。

行闻宣室召,归近御炉烟。

未用歌池上,随宜教李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

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

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

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

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

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

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住。

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