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一)

老手王摩诘,穷交孟浩然。

论诗曾伴直,话旧已忘年。

北上难陪骥,东行且趁船。

离亭花映肉,醉眼鹭窥莲。

柂转三山没,风回五两偏。

荒祠过瓜步,古甃堕松巅。

闻道清香阁,新篘白玉泉。

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

小院檀槽闹,空庭桦烛烟。

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至真州再和孟浩然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老手王摩诘,穷交孟浩然”表达了苏轼对两位友人的怀念之情。王摩诘和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诗人,而苏轼自称为“老手”,显示出他与古人之间的精神联系。

“论诗曾伴直,话旧已忘年”则透露出作者与朋友们在一起讨论诗歌、回忆往事的情景,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的时光已经淡出了记忆。

接下来的几句:“北上难陪骥,东行且趁船。离亭花映肉,醉眼鹭窥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北方的旅途中难以找到伴侣,只能乘船东行;在离别的亭子里,鲜花盛开,甚至映照到了人的肌肤,而醉酒之眼看向天空,那些飞翔的鹭鸟仿佛在莲花间穿梭。

“柂转三山没,风回五两偏”则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其中“柂转三山”可能指的是船只在连绵的三座山之间航行,而“风回五两偏”则形容了一种微妙而独特的风向和力度。

以下几句:“荒祠过瓜步,古甃堕松巅。闻道清香阁,新篘白玉泉。”继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其中“荒祠”可能是指废弃的庙宇,“瓜步”则是一种植物;“古甃堕松巅”则形容了一种历史悠久、树木参天的场景。而最后,诗人提到了一处闻名遐迩的清香阁和新挖掘出的白玉泉,这些都是自然界中令人向往的美好之地。

“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表达了诗人在夜晚静坐等待明月升起的情景。这里,“莫教门掩夜”意味着不要急于关上大门,让夜色继续,而“坐待月流天”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享受和期待。

最后几句:“小院檀槽闹,空庭桦烛烟。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展示了一个安静的小院中,檀木制成的槽木在轻微地响着声,而庭院中的桦树被烛光所笼罩。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场景。而“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则表明了作者希望将自己的这首诗送给远方的小婵娟,传达着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还透露出了他对于自然美景和人间真挚的情感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二)

公颜如雪柏,千载故依然。

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

肯留归阙旆,坐待逆风船。

特许门传籥,那知箭起莲。

相逢月上后,小语坐西偏。

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

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天。

行闻宣室召,归近御炉烟。

未用歌池上,随宜教李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

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

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

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

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

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

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住。

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

形式: 古风

赠袁陟

是身如虚空,万物皆我储。

胡为强分别,百金买田庐。

不见袁夫子,神马载尻舆。

游乎无何有,一饭不愿馀。

官湖为我池,学舍为我居。

何以遗子孙,此身自籧篨。

薰风暗杨柳,秋水静芙蕖。

应观我知子,不怪子知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次韵蒋颖叔

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

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

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