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史同叔赴宫教

便催绛帐入王扉,肯落先公第二机。

一鹗未尝凭荐口,诸生今始识抠衣。

宽如北海何妨醉,清似西湖不解肥。

但得家声振金玉,万钉何必问腰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立刻催促着进入华丽的宫门,是否愿意接受先辈的第二次机会。
未曾依靠推荐的话语,学生们现在才开始了解你的谦逊之姿。
胸怀宽广如北海,不妨沉醉其中,清高如同西湖,不求世俗的富足。
只要能传承家族的荣耀,何必在意腰间的金银财富。

注释

绛帐:古代学宫中讲学的地方,代指朝廷或官署。
王扉:帝王的宫门,比喻朝廷或高位。
先公:前辈或已故的父亲。
第二机:可能指第二次机会或者新的职位。
鹗:一种猛禽,这里比喻有能力的人。
荐口:推荐的话语或途径。
抠衣:古代学生向老师请教时的动作,表示谦恭。
北海:古代中国北方的大海,象征宽广的胸怀。
西湖:以湖水清澈著名,象征清高。
家声:家族的声誉或名声。
金玉:比喻贵重的名声或财富。
万钉:形容极贵重的腰带,象征财富。
腰围:这里暗指财富的多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为史同叔赴皇宫任教而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史同叔才华的赞赏和对他未来的期许。首句“便催绛帐入王扉”描绘了史同叔即将进入宫廷的情景,暗示其受重视;“肯落先公第二机”则以先贤为榜样,期待他能延续家族或师门的荣耀。“一鹗未尝凭荐口”赞扬史同叔的才能并非依赖他人举荐,而是凭借自身实力;“诸生今始识抠衣”则表达对他的敬佩,言众弟子才开始真正认识他的学识。

接下来,“宽如北海何妨醉,清似西湖不解肥”运用比喻,赞美史同叔的胸怀宽广如北海,品性高洁如西湖水,暗示他能够应对各种环境,保持清廉。最后两句“但得家声振金玉,万钉何必问腰围”强调的是史同叔只要能传承家学,发扬光大,就无需过分关注世俗的荣华富贵,表达了诗人对史同叔高尚追求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激励与期望的赠诗,体现了诗人对史同叔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仕途的殷切寄望。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吕泽父

姓名元自彻东都,旧日河南肯便疏。

利害总关天下事,聪明不惑枕中书。

花迎马首浑无赖,山似人情却有馀。

我亦西湖未归客,重来应得问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李宰免监镇之官浙西

我自归帆急鼓催,君先一骑抗尘回。

谁知北海樽罍底,亲见东轩长老来。

执手试听枫叶下,打门终待藕花开。

孤灯一曲无公事,万卷吾伊亦壮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袁和叔

孔孟堂深不可摩,却从伊洛晚经过。

马骄不受黄金勒,鲸掣还连碧海波。

三釜禄亲吾未老,一船贯日去如何。

江空木静年华晚,应是斯文合网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趁得官闲且载书,隔墙时唤子云居。

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

盖代勋庸诚有种,凿空道德竟何如。

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